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战略思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14:08
  新型城镇化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十四五"及以后,中国新型城镇化将处于快速发展中后期,发展进程具有"五期叠加"特点,空间布局呈现"四化互动"趋势。今后应按照"有序集聚、有机疏解,形态多样、尺度多元,增量管控、存量更新,科技引领、开放包容"原则,实施"稳规模、调结构、强功能、多形态、高效益"的总体思路,促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框架,加快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转型重塑,合理引导人口集聚流动,构建与城镇化布局形态相匹配的交通系统,保障城镇化生态空间供给。为此,建议在土地制度、人口流动、投融资体制、都市圈统计考核、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体系。 

【文章来源】:宏观经济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战略思路研究


中国都市圈分类发展空间示意图

示意图,城镇,示意图,城市群


推动现有城市发展轴带与对外通道紧密衔接,形成均衡化、网络化、开放化城市群格局。以陇海兰新线为轴线,构筑新亚欧大陆桥城市发展带,形成“一带一路”重要支撑。依托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形成长江绿色城镇发展带,引导人口适度集中。优化发展沿海通道,依托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参与高水平全球竞争的标杆,挖掘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北部湾等地区发展潜力。建设京哈京广通道,形成支撑中部和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主体骨架。加快培育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整合包昆通道,形成衔接“一带”和“一路”的新纵向通道。3.提升重点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

省会,城镇


二是城镇化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受限于认知水平、技术能力,设施短缺、风貌单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活力不足、管理滞后等城市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这些问题将彼此影响、互相蔓延,可能伴随突发或极端事件集中爆发。同时,城镇化的人口结构出现变化,流动人口、中产阶层、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偏好大幅转变,城镇高品质居住、游憩、康养等空间资源严重短缺,这些都对塑造安全均衡高效的城镇化格局和绿色韧性包容的城市环境提出迫切要求。三是人口流动的多向叠加期。传统单向乡城流动正在发生改变,不仅人口从乡向城流动的规模下降,还出现了从城向乡流动的潜在趋势。城市间流动总体上流向高等级城市,但在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的郊区化态势也比较明显,新市民向新城、新市镇聚集,中心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吸纳人口的规模扩大。人口流动的多向叠加给空间供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需要辨明流向、规模,还要区分是短期现象还是中长期规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时代的中心城市转型及其路径[J]. 陈恒,李文硕.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2)
[2]对我国城镇化速度及趋势的再认识[J]. 史育龙,申兵,刘保奎,欧阳慧.  宏观经济研究. 2017(08)
[3]人口城镇化特征与国家城镇体系构建[J]. 李晓江,郑德高.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1)
[4]引导我国城市群健康发展[J]. 高国力.  宏观经济管理. 2016(09)
[5]城市化率50%的拐点迷局——典型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J]. 李璐颖.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3)
[6]我国城镇化速度和趋势分析——基于面版数据的跨国比较研究[J]. 陈明,王凯.  城市规划. 2013(05)
[7]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 李浩.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1)
[8]“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J]. 李浩.  城市规划. 2013(01)
[9]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  经济研究. 2010(06)
[10]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J]. 陈钊,陆铭.  经济研究. 2008(01)



本文编号:3487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487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