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17:51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人口不断膨胀,自然资源的稀缺逐渐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循环经济作为新型的发展理念,成为人类应对自然资源制约和环境污染挑战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手段。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匮乏问题日益显现,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两大障碍,如何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十八大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符合当前我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也体现了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其次是对于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的简要梳理和总结;再次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框架作简单介绍,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首先阐述本文对循环经济...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6-2015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变化趋势
(2)四大板块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比较分析??从四大板块层面分析,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演变趋势(图3-2),且东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意味着东部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优势在其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突出,但资源限制也体现得最为显著(孙林等,2007);??雄厚的经济基础、众多科研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政??府的积极参与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化了产学研合作力度和政??策支持程度,有利于其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东部地区市场发??达,市场充分发挥和要素资源的合理配功能,从而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和效??率。虽然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效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低于其余三个板块,??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经济竞争??力弱(蔡绍洪等,2008),其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均较弱,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激■抑■-■鹽城...4乂部ailr—中部麵两郝???????HK-?????????0.90?-?⑶??:〇'8Q?^????—?^ ̄??0.60??0
实现与高有效增长型地区的差异收敛。为更加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成??长模式空间分布差异,这里主要对2006-2015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成长??模式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如图3-3所示。??n?0?20?40?60?_es??□娜兵?I_,—i_,一J?,—uiJ??图3-3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成长模式分布图??3.2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静态测度??为更加清楚理解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内在要义,本文对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静态测度。DEA-BCC模型可以分解出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结果如表3-4所示。其??中,技术效率用于衡量每个决策单元距离生产有效前沿面的距离,评价既定投??入下产出可增加的能力。??2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包装产业循环经济的效率评价[J]. 宾厚,唐荣,王欢芳,谢国杰. 统计与决策. 2018(05)
[2]“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黄明凤,姚栋梅. 广西社会科学. 2017(09)
[3]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效率测评[J]. 胡彪,付中阳. 城市问题. 2017(08)
[4]最近10年国外循环经济进展及对中国深化发展的启示[J].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8)
[5]环境规制对我国循环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生态创新的视角[J]. 李斌,曹万林. 中国软科学. 2017(06)
[6]基于网络DEA的中国火电行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邵留国,何莹莹,张仕璟,丰超. 资源科学. 2016(10)
[7]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J]. 张明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J]. 李艳梅,刘天舒.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6(04)
[9]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J]. 李福柱,赵长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2)
[10]中国循环经济运行效率的评估与空间差异性研究——基于DEA-ESDA的探索性分析[J]. 陈安全. 生态经济. 2015(12)
本文编号:3558695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6-2015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变化趋势
(2)四大板块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比较分析??从四大板块层面分析,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演变趋势(图3-2),且东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意味着东部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优势在其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突出,但资源限制也体现得最为显著(孙林等,2007);??雄厚的经济基础、众多科研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政??府的积极参与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化了产学研合作力度和政??策支持程度,有利于其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东部地区市场发??达,市场充分发挥和要素资源的合理配功能,从而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和效??率。虽然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效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低于其余三个板块,??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经济竞争??力弱(蔡绍洪等,2008),其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均较弱,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激■抑■-■鹽城...4乂部ailr—中部麵两郝???????HK-?????????0.90?-?⑶??:〇'8Q?^????—?^ ̄??0.60??0
实现与高有效增长型地区的差异收敛。为更加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成??长模式空间分布差异,这里主要对2006-2015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成长??模式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如图3-3所示。??n?0?20?40?60?_es??□娜兵?I_,—i_,一J?,—uiJ??图3-3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成长模式分布图??3.2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静态测度??为更加清楚理解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内在要义,本文对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静态测度。DEA-BCC模型可以分解出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结果如表3-4所示。其??中,技术效率用于衡量每个决策单元距离生产有效前沿面的距离,评价既定投??入下产出可增加的能力。??2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包装产业循环经济的效率评价[J]. 宾厚,唐荣,王欢芳,谢国杰. 统计与决策. 2018(05)
[2]“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黄明凤,姚栋梅. 广西社会科学. 2017(09)
[3]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效率测评[J]. 胡彪,付中阳. 城市问题. 2017(08)
[4]最近10年国外循环经济进展及对中国深化发展的启示[J].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8)
[5]环境规制对我国循环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生态创新的视角[J]. 李斌,曹万林. 中国软科学. 2017(06)
[6]基于网络DEA的中国火电行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邵留国,何莹莹,张仕璟,丰超. 资源科学. 2016(10)
[7]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J]. 张明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J]. 李艳梅,刘天舒.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6(04)
[9]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J]. 李福柱,赵长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2)
[10]中国循环经济运行效率的评估与空间差异性研究——基于DEA-ESDA的探索性分析[J]. 陈安全. 生态经济. 2015(12)
本文编号:3558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55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