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测度及空间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03:32
环渤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党的十四大就已经将环渤海地区列入国家加快开发的核心地区,通过20余年的发展进步,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之一。同时,沿海各市也是连接内陆、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15年,环渤海经济区的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三省一市的GDP达到约7.2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0.5%,且在近十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也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稳定,打破了生态系统平衡。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早就不再适合当今的发展方式,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保持经济持续、稳步上升的基础之上,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要素合理分配,实现生态效率最大化,寻求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健康、永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生态效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其次阐明了生态效率的概念及其相关的理论基础;构建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相关投入要素、产出要素及非期望产出要素;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生态效率研究方法,...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生态效率研究
1.3.2 国内生态效率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其体系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及组织框架
2 区域生态效率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生态效率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 生态效率的基本概念
2.1.2 生态效率基本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非期望产出SBM
2.2.2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
2.2.3 Tobit回归模型
3 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水平测算与分析
3.1 环渤海地区概况
3.1.1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3.1.2 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3.2 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说明
3.2.1 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2 数据来源
3.3 区域生态效率分析
3.4 区域生态效率动态演化分析
3.5 生态效率变异系数分析
3.6 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6.1 变量选取
3.6.2 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 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4.1 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4.1.1 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
4.1.2 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
4.2 区域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分析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分析
4.2.2 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相关建议
5.2.1 国外生态治理经验借鉴
5.2.2 提升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的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636413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生态效率研究
1.3.2 国内生态效率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其体系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及组织框架
2 区域生态效率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生态效率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 生态效率的基本概念
2.1.2 生态效率基本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非期望产出SBM
2.2.2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
2.2.3 Tobit回归模型
3 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水平测算与分析
3.1 环渤海地区概况
3.1.1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3.1.2 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3.2 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说明
3.2.1 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2 数据来源
3.3 区域生态效率分析
3.4 区域生态效率动态演化分析
3.5 生态效率变异系数分析
3.6 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6.1 变量选取
3.6.2 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 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4.1 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4.1.1 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
4.1.2 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
4.2 区域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分析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分析
4.2.2 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相关建议
5.2.1 国外生态治理经验借鉴
5.2.2 提升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的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636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63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