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14:18
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费主体,城市消耗了全世界将近75%的能源消费总量,与此同时,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因此,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城市居民越来越意识到对化石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所造成的气候变化而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了解决城市中城市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各国政府专门针对城市建设,实施了建设低碳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绿色城市等新型城市政策,其中,欧洲和美国等一些国家更是将建设“100%可再生能源城市”作为战略性目标。本文通过完整地梳理与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环保理论、生态经济理论、能源经济理论等,一方面,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应从马克思主义环保理论入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战略框架构建出来,并与此同时,阐述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与生态、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规范地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步骤,以此便于能源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实际的操作,此外,更提出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之战略思路,极大丰富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中,辅之以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方...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
1.4.1 创新观点
1.4.2 结合时政
第2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环保理论
2.2 能源经济理论
2.3 生态经济理论
第3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现状
3.1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先行探索
3.2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政策驱动
3.3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国际互动
3.4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第4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4.1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4.1.1 数据基础薄弱
4.1.2 城市化、工业化的能源刚性需求
4.1.3 现有体制机制的约束
4.1.4 可再生能源价格偏高
4.2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公共财政政策对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4.2.2 市场主体创新意识缺乏
第5章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模式
5.1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
5.1.1 完全型与专项型
5.1.2 低碳型与零碳(碳中和)型
5.1.3 能源自给自足型与部分依赖外购型
5.1.4 交通便利型与偏远孤立型
5.2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5.2.1 建设少数100%可再生能源城市试点
5.2.2 分类实施策略
5.2.3 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6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路径
6.1 可再生能源产业制度政策的创新
6.1.1 建立碳排放计量标准
6.1.2 建立激励约束运行机制
6.1.3 建立实施的法律基础
6.2 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方式的改进
6.2.1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产业基金融资模式
6.2.2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产业基金项目选择
6.3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保障措施的完善
6.3.1 制度保障
6.3.2 技术保障
6.3.3 财税保障
6.3.4 组织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40.8亿m~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存在五大问题[J]. 何军林,王炜. 建筑工人. 2010(11)
[2]可再生能源及其在武汉地区的建筑应用[J]. 陈焰华. 武汉建设. 2010 (01)
[3]欧洲9国计划在北海建大型可再生能源输电网[J]. 舟彤. 中外能源. 2010(01)
[4]财政部、建设部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管理[J]. 贺劼. 建设科技. 2007(06)
[5]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能源规划20年嬗变[J]. 潘一玲,徐彦峰. 北京规划建设. 2006(05)
[6]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J]. 李京京,任东明,庄幸. 自然资源学报. 2001(04)
[7]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的理性过程[J]. 孙施文. 城市规划汇刊. 2001(02)
[8]亚洲发展中国家农村能源规划讨论会在我国举行[J]. 杨周怀. 能源. 1983(04)
博士论文
[1]二氧化碳减排机理及其与火电厂耦合特性研究[D]. 翟融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702762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
1.4.1 创新观点
1.4.2 结合时政
第2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环保理论
2.2 能源经济理论
2.3 生态经济理论
第3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现状
3.1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先行探索
3.2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政策驱动
3.3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国际互动
3.4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第4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4.1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4.1.1 数据基础薄弱
4.1.2 城市化、工业化的能源刚性需求
4.1.3 现有体制机制的约束
4.1.4 可再生能源价格偏高
4.2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公共财政政策对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4.2.2 市场主体创新意识缺乏
第5章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模式
5.1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
5.1.1 完全型与专项型
5.1.2 低碳型与零碳(碳中和)型
5.1.3 能源自给自足型与部分依赖外购型
5.1.4 交通便利型与偏远孤立型
5.2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5.2.1 建设少数100%可再生能源城市试点
5.2.2 分类实施策略
5.2.3 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6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路径
6.1 可再生能源产业制度政策的创新
6.1.1 建立碳排放计量标准
6.1.2 建立激励约束运行机制
6.1.3 建立实施的法律基础
6.2 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方式的改进
6.2.1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产业基金融资模式
6.2.2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产业基金项目选择
6.3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保障措施的完善
6.3.1 制度保障
6.3.2 技术保障
6.3.3 财税保障
6.3.4 组织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40.8亿m~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存在五大问题[J]. 何军林,王炜. 建筑工人. 2010(11)
[2]可再生能源及其在武汉地区的建筑应用[J]. 陈焰华. 武汉建设. 2010 (01)
[3]欧洲9国计划在北海建大型可再生能源输电网[J]. 舟彤. 中外能源. 2010(01)
[4]财政部、建设部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管理[J]. 贺劼. 建设科技. 2007(06)
[5]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能源规划20年嬗变[J]. 潘一玲,徐彦峰. 北京规划建设. 2006(05)
[6]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J]. 李京京,任东明,庄幸. 自然资源学报. 2001(04)
[7]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的理性过程[J]. 孙施文. 城市规划汇刊. 2001(02)
[8]亚洲发展中国家农村能源规划讨论会在我国举行[J]. 杨周怀. 能源. 1983(04)
博士论文
[1]二氧化碳减排机理及其与火电厂耦合特性研究[D]. 翟融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702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70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