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7 20:40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巨大且真实的需求与结构性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凸显。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引起的公用事业领域的自然垄断边界的动态变化,迫切的要求公用事业企业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不可否认,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公用事业领域以剥离竞争性业务为切入点,通过股份制改造、公私合作、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不断强化的政府监管,极大地缓解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国企垄断低效等问题。但与此同时,公用事业企业因产权结构和财产组织形式的特殊性,造成“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严重,公共事业存在的经济性与公共性的二元目标的内在冲突也越发严重。我国公用事业企业内部治理初见成效,但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尚有差距。据此,本文主要从公用事业企业的内部治理这一微观视角切入,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产权理论、委托代理论、激励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以及高管激励机制四个层面,系统构建结合公用事业企业的多重目标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从理论...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1.1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2.1.2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绩效
2.1.3 监事会治理与企业绩效
2.1.4 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2.1.5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2.2 公司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
2.2.1 公司治理与产权理论
2.2.2 公司治理与委托代理理论
2.2.3 公司治理与激励理论
2.2.4 公司治理与政府规制理论
2.2.5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
2.3 现有文献评述
第3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3.1 公用事业企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3.1.1 垄断性
3.1.2 区域性和网络性
3.1.3 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双重性
3.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法经济学理论分析
3.2.1 产权理论及其适用性
3.2.2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适用性
3.2.3 激励理论及其适用性
3.2.4 政府规制公共利益理论及其适用性
第4章 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及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4.1 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历程
4.1.1 政企分开阶段(1978 年-1988 年)
4.1.2 政资分开阶段(1988 年-2002 年)
4.1.3 资企分开阶段(2002 年至今)
4.2 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成效评价
4.2.1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水平大幅提升
4.2.2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改革现状
4.3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4.3.1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4.3.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
第5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变量的选择
5.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1.2 公用事业企业绩效的衡量与选取
5.1.3 国有股比例以及公司治理能力的选择
5.1.4 控制变量的选择
5.2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1 公用事业企业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绩效
5.2.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能力与企业绩效
5.3 模型设计
5.4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和公司治理的因子分析
5.4.1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的因子分析
5.4.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因子分析
5.5 描述性统计分析
5.6 相关性分析
5.7 回归分析
5.7.1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与控制变量的回归
5.7.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与国有股比例的回归分析
5.7.3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的回归分析
5.8 稳健性检验
5.9 研究结论
第6章 政策建议
6.1 完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6.1.1 运用产权理论完善产权分类改革
6.1.2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
6.2 完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
6.2.1 建立并更新公用事业企业监管法律制度
6.2.2 建立规范的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6.2.3 进一步完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85287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1.1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2.1.2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绩效
2.1.3 监事会治理与企业绩效
2.1.4 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2.1.5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2.2 公司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
2.2.1 公司治理与产权理论
2.2.2 公司治理与委托代理理论
2.2.3 公司治理与激励理论
2.2.4 公司治理与政府规制理论
2.2.5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
2.3 现有文献评述
第3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3.1 公用事业企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3.1.1 垄断性
3.1.2 区域性和网络性
3.1.3 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双重性
3.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法经济学理论分析
3.2.1 产权理论及其适用性
3.2.2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适用性
3.2.3 激励理论及其适用性
3.2.4 政府规制公共利益理论及其适用性
第4章 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及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4.1 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历程
4.1.1 政企分开阶段(1978 年-1988 年)
4.1.2 政资分开阶段(1988 年-2002 年)
4.1.3 资企分开阶段(2002 年至今)
4.2 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成效评价
4.2.1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水平大幅提升
4.2.2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改革现状
4.3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4.3.1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4.3.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
第5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变量的选择
5.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1.2 公用事业企业绩效的衡量与选取
5.1.3 国有股比例以及公司治理能力的选择
5.1.4 控制变量的选择
5.2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1 公用事业企业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绩效
5.2.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能力与企业绩效
5.3 模型设计
5.4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和公司治理的因子分析
5.4.1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的因子分析
5.4.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因子分析
5.5 描述性统计分析
5.6 相关性分析
5.7 回归分析
5.7.1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与控制变量的回归
5.7.2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与国有股比例的回归分析
5.7.3 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的回归分析
5.8 稳健性检验
5.9 研究结论
第6章 政策建议
6.1 完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6.1.1 运用产权理论完善产权分类改革
6.1.2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
6.2 完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
6.2.1 建立并更新公用事业企业监管法律制度
6.2.2 建立规范的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6.2.3 进一步完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85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78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