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研究 ————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20 00:07
  棚户区改造是民之所盼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方式,是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空间承载力的一种方式。自2004年辽宁省率先启动全省范围内的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以来,国家于2008年开始在全国较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我国的棚户区改造已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已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棚户区改造的出发点是消除居民居住安全隐患,改善住房条件提升居民满意度,让居民更有获得感。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高度压缩的时间和行政主导行为,居民的参与度不足,形成了棚户区改造推进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因此,本文从棚户区改造的利益相关者视角进行分析,评价棚户区低收入困难群众通过棚户区改造后的居住和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探究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促进今后的棚户区改造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明确了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概念,以新公共管理和居民满意度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归纳、总结文献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棚户区改造的特点,运用德尔菲法,建立了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满意度模型。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发展
        1.3.2 棚户区改造研究现状
        1.3.3 居民满意度研究现状
    1.4 研究述评及本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更新
        2.1.2 保障性住房
        2.1.3 棚户区改造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
        2.2.2 居民满意度
3 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模型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生成
        3.1.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1.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和程序
        3.1.3 建立棚户区改造评价指标
    3.2 指标权重确定
        3.2.1 层次分析法具体流程
        3.2.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3.3 评价模型构建
        3.3.1 居民满意度模型的理论框架
        3.3.2 居民满意度的模型构建
4 案例研究
    4.1 案例的概况
    4.2 问卷的设计
    4.3 调查对象的选取与数据收集
    4.4 指标可靠度检验
    4.5 样本统计数据分析
        4.5.1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4.5.2 样本整体满意度分析
        4.5.3 样本满意度对比分析
    4.6 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
        4.6.1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因子集
        4.6.2 确定评价对象的评语集
        4.6.3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
        4.6.4 多因素模糊评价
        4.6.5 计算满意度综合得分
        4.6.6 满意度结果计算分析
5 提升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的建议
    5.1 科学合理的制定安置补偿方案
    5.2 提升建筑设计,加强质量监管
    5.3 规范物业服务内容,提高物业水平
    5.4 合理规划安置房选址
    5.5 人性化推进配套设施
    5.6 引导居民树立合理的心理预期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荣昌区棚户区改造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表
    附录2 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3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本文编号:3820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820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