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8:04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稳定发展的过渡期,我国的经济工作重点一直聚焦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力流转、劳动力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产业升级转型则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改善劳动力素质和创新发展的紧迫任务。目前,尽管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表现为较高的劳动力参与率和劳动力利用率,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与劳动力提高素质的速度不一致,导致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等矛盾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就业压力和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因此,为了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使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相匹配,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本文将重点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吸纳作用”和“排斥作用”’对劳动力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果。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城市,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也产生了影响。随着重庆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地优化升级,劳动就业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使得工人工资不断提高,与其他地区的工资差异不断缩小,无疑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涌入重庆,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供给。然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劳动力人口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资源比重较低、劳动力参与率10年来持续下降是重庆市劳动力资源的现状(钟瑶奇、米清奎,2013)。很多学者推断,在重庆等欠发达地区或许已经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和“用工荒”等现象(钱明亮,2014)。因此,重庆市劳动力供求的矛盾现象,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劳动力参与结构变动的双重现象,使得明确分析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本文按照科学经济研究的思路进行了研究。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角度出发,通过关注与专业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和相关研究方向,搜集和整理文献,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参与率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梳理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影响的相关理论。同时,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运用就业—产业结构的协同系数、结构偏离度、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劳动力参与率等指标,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采用定性方法(文献查阅法)和定量方法(Eviews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通过实证模型的构建检验了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效果,分析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通过对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作用机制,掌握了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渠道和作用因子。所以,本文对重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统筹和平衡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城镇化、促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包括两个主要研究问题。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是如何来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其影响路径是怎样的?另一个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效果是怎样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作用分析、重庆市产业结构及劳动力参与率的演变趋势、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结构偏离度(代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劳动力参与率是负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偏离度越低、则产业结构越合理,劳动力参与率越高,反之亦然。即产业结构在合理状态下,能够避免结构性失业,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达到匹配的状态,避免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2)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代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劳动力参与率是负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越高级,劳动力参与率越低,反之亦然。(3)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要高于产业结构偏离度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排斥劳动力的能力要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终导致劳动力参与率呈现下降水平。(4)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水平会受到其滞后期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较大,这与劳动年龄人口在短时间内的稳定性质有关。总的来说,为了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吸纳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力,本文建议实行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教育和保障体系、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达到匹配和合理的状态。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劳动力参与率 向量自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F249.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1章 导论10-2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2.1 关于劳动力参与率的文献综述13-15
  • 1.2.2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献综述15-18
  • 1.2.3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文献综述18-19
  • 1.2.4 文献评述19-20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20-21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研究目标21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21-24
  • 1.4.1 研究思路21
  • 1.4.2 研究方法21-24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24-32
  • 2.1 核心概念24-26
  • 2.1.1 关于劳动力参与率24-25
  • 2.1.2 关于产业结构25
  • 2.1.3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25-26
  • 2.2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理论基础26-32
  • 2.2.1 劳动力参与劳动的影响因素理论26-28
  • 2.2.2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28
  • 2.2.3 产业-就业结构理论28-32
  • 第3章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作用分析32-40
  • 3.1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33-35
  • 3.1.1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直接影响33-34
  • 3.1.2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间接影响34-35
  • 3.2 产业结构调整对失业的影响作用分析35-37
  • 3.3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的作用机制分析37-38
  • 3.4 本章小结38-40
  • 第4章 重庆市产业结构及劳动力参与率的演变趋势40-48
  • 4.1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演变趋势40-42
  • 4.2 重庆市劳动力参与率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42-44
  • 4.2.1 重庆市劳动力参与率的演变趋势42-43
  • 4.2.2 重庆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对比分析43-44
  • 4.3 重庆市就业-产业结构协同效应的演变趋势44-45
  • 4.4 本章小结45-48
  • 第5章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实证研究48-62
  • 5.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48-51
  • 5.1.1 指标选取与变量说明48-50
  • 5.1.2 模型构建50-51
  • 5.1.3 研究假设51
  • 5.2 实证研究分析51-59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性统计分析51-52
  • 5.2.2 ADF单位根检验52-53
  • 5.2.3 协整检验53-55
  • 5.2.4 VAR向量自回归模型55-56
  • 5.2.5 脉冲响应分析56-58
  • 5.2.6 方差分解分析58-59
  • 5.3 本章小结59-62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62-66
  • 6.1 研究结论62
  • 6.2 政策建议62-63
  • 6.3 研究展望63-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72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驰;顾成友;;基于供需结构视角下的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之路[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91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