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的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19:08

  本文关键词: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的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DEA方法测度中国1995~2011年间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并拓展STIRPAT模型,通过Tobit回归分析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整体上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能源和碳排放效率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经济增长和节能技术是影响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经济增长会降低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工业化水平对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不过统计上不显著。人口规模与能源和碳排放效率负相关。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能源效率 碳排放效率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247)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4M55168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2013RC2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B394)
【分类号】:X24;F426.2;F224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呈“高碳”特征,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不仅占主导地位,更以高碳性更强的煤炭为主(约占70%)[1],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很高,这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依据世界能源所(WRI)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2 屈小娥;;中国省际全要素CO_2排放效率差异及驱动因素——基于1995—2010年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3 张伟;朱启贵;李汉文;;能源使用、碳排放与我国全要素碳减排效率[J];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4 杭雷鸣;屠梅曾;;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国内制造业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5 朱承亮;岳宏志;师萍;;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6 王群伟;周德群;陈洪涛;;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基于ARDL方法的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5期

7 徐大丰;;碳生产率、产业关联与低碳经济结构调整——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年03期

8 王喜平;姜晔;;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2年02期

9 查建平;郑浩生;唐方方;;中国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2年04期

10 吴恒煜;胡根华;秦嗣毅;刘纪显;;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BRICS能源效率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奥;;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北方经济;2009年06期

2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卓理;宋帮英;;基于DEA的煤炭效率测算及随机性趋同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4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5 傅春;巫锡金;;中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与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6 王素凤;;中国省域能源价格与碳强度协整研究:基于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7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8 胡宗义;蔡文彬;陈浩;;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影响的CGE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9 谢里;曹清峰;隋杨;;公共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10 胡宗义;刘亦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省际分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白万平;;贵州区域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周全;葛察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能效、污染强度排放数据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雷明;虞晓雯;;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研究(1998—2011)[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6 孙作人;周鹏;周德群;范丽伟;;基于效率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优空间分配[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齐亚伟;陶长琪;;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分析——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9 Hua Liao;Yi-Ming Wei;;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 Perspective from Divisia Aggregation Approach[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剑波;安丹;周葵;;开放经济下中国产业部门及其CO_2排放的关联度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A];数量经济学视野下经济管理与贵州发展研究[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5 秦湘灵;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一清;能源优化配置机制的博弈与投入产出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余翔;公共支出、金融发展与环境绩效[D];重庆大学;2010年

8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袁潮清;中国节能降耗途径的节能效果测算及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丽娜;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曲文秀;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与反倾销规避的关系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侯步蟾;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悦彩;交通运输节能问题的初步探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田文军;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昆;我国沿海地区电能利用效率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文;李新春;杨学儒;;中国的环境效率与环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估算[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2 查建平;唐方方;傅浩;;产业视角下的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Divisia指数分解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5期

3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4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5 徐盈之;吴海明;;环境约束下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6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7 潘家华;张丽峰;;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8 余泳泽;;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治理效率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9 林伯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改革进程与配套改革[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10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德英;我国工业部门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400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00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