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劳动收入份额“U形”演变规律的新解释: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5-28 08:10

  本文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U形”演变规律的新解释: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从产业结构、制度和劳动者谈判力等角度展开分析,相关观点对某一特定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却无法诠释世界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为此,文章从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重新审视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成因,采用供给面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的技术进步整体上呈现资本偏向性,即更有助于提高资本边际产出而恶化劳动收入分配地位。文章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方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决定了劳动收入份额的U形演变规律,即劳动收入份额随劳均资本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转折阈值约为6.381万元;我国多数地区处于U形走势左侧,只有部分地区跨越了门限值而进入到劳动收入份额上升通道。因此,若要有效抑制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应关注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 技术进步方向 U形规律 门限效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031,15AZD00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CET-12-08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73088)
【分类号】:F24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劳动收入份额是指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劳动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比重,其变化直接影响一国劳资双方关系和居民收入水平。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导致劳资双方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即使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要素层面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Daudey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2 王忠;黄佳祥;黎富森;;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一个新的解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4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5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董直庆;安佰珊;张朝辉;;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吗?[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7 王林辉;韩丽娜;;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要素收入分配效应[J];求是学刊;2012年01期

8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9 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郭庆旺;吕冰洋;;论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星;陶田;;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岳昌君;刘燕萍;;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孙百才;;经济增长、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两个“倒U”假说的检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超;;超金融化与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具体劳动分配与金融资本分配的维度[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开;论公平分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8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芳;高榴;;教育提升了劳动收入占比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2 杨俊;廖尝君;邵汉华;;经济分权模式下地方政府赶超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3 王舒鸿;;FDI、劳动异质性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4 金双华;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收入分配[J];财贸经济;2003年01期

5 李雪筠;建立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6 邵景安;魏朝富;谢德体;;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7 胡晓鹏,刘继广,张目纲;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06期

8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9 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10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重恩;钱震杰;;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秦闻;;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与趋势分析[J];中国外资;2012年06期

3 朱建平;汪祖杰;;长三角地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决定因素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陈燕凤;;国内外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8期

5 张鹏;陈勇凡;;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与提升途径[J];商业时代;2012年29期

6 吴泽芳;;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6期

7 徐蔼婷;;劳动收入份额及其变化趋势[J];统计研究;2014年04期

8 赵文哲;;对《外资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一文的评论[J];中国经济学;2010年00期

9 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10 张亚斌;吴江;冯迪;;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国青;;中国投资率太低[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2 赵秋运;魏下海;胡巧玉;;融资约束、企业储蓄和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发现[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涛;互利与竞争?[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杨萌;中国北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8亿元 国际市场收入份额同比增长107.9%[N];证券日报;2012年

3 傅凝;切莫再入“数字套数字”的怪圈[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4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彭璧玉;开发“促进国民幸福感”产业[N];南方日报;2011年

5 潘永东;工资集体协商制评议[N];金融时报;2010年

6 记者 綦悠悠;黑龙江电信提出2014年收入份额双提升目标[N];人民邮电;2014年

7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彭璧玉;重视非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N];广州日报;2011年

8 郭建军;农民增收:制约因素与政策选择[N];农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纪佳鹏;Facebook或北京设立销售办公室[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王涛;内需为何“车疲马倦”[N];中国财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江;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11年

2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卓翰;劳动收入份额地区差异及影响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夏美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尚培培;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魏小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卜令田;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决定因素[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6 孙培培;劳动收入份额再测算及变化趋势统计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7 张帆;省级区域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与演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江帅;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机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夏震;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10 杨拓;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U形”演变规律的新解释: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02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