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界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内涵,构建了包含城镇化、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社会福利、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采用2003—2010年的数据,对其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熵值法测度,并对其可持续性进行象限图评价,最后结合子系统的得分及权重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等大部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降的趋势,杭州、常州、苏州、湖州、嘉兴五个城市的城镇化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2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较高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都属于大型城市,但上海、南京城镇化由于有限的社会福利、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而杭州、苏州因资源环境的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强;3资源与环境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整个区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子系统演变规律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提出不同城镇化发展策略。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评价 熵值法 象限图法 长三角地区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4ZS05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JY0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079)
【分类号】:F299.21
【正文快照】: 2013年,中国整体城镇化率已达53.73%,并将继续保持较快稳步发展的态势,城镇化率仍将以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在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1]。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长江三角洲(下文简称“长三角”)地区2012年的城市化率已高达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建德;杨扬;熊丽;;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2 侯学英;可持续城市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4期
3 张军涛;梁志勇;;城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析[J];城市;2007年02期
4 吴玉鸣;柏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5 陶晓燕;章仁俊;徐辉;朱九龙;;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6 成艾华;魏后凯;;中国特色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7 袁晓玲;梁鹏;曹敏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陕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2期
8 吴旭晓;;新型城镇化效率演化趋势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03期
9 刘耀彬;;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10 陈忠暖;阎小培;徐红宇;陈基纯;;港澳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测评比较[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燕;陈萍;;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郭成苇;栗凤娟;;运用灰色理论分析中外化肥使用绩效[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3 王淑云;刘丽英;张素梅;;基于DEA方法的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4 熊鸿斌;王萍;金潇;刘杨艳;;基于低碳经济的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5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7 薛婕;周景博;罗宏;赵娟;路超君;;基于DEA的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8 方建德;杨扬;熊丽;;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9 张引娣;赵晓明;;基于DEA方法的能源利用情况评价[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10 尹子民,崔锦荣;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度战略决策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凯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昆明市产业发展战略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郑华伟;张锐;刘友兆;;GIS和PSR框架下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王华萍;;一种指标合成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县域信息化测评中的应用[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Warning Assess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Based on Fuzzy Matter-Element Theory[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7 胡宝清;梁铭忠;曹少英;廖赤眉;;喀斯特石漠化演变胁迫变化关系及胁迫阈值模型研究——以广西都安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8 李影;陈美英;;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刘文静;;生态文明及其指标体系研究述评[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廖爱红;齐延信;王二威;;珠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勇辉;政府绩效相关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莫X;职业教育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云新;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冲突发生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何绘宇;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鞠晓伟;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婧璐;南昌市可持续发展状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广文;“双三角洲”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项伟;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4 孙合灵;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再城市化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建琴;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暨南大学;2011年
7 罗飘;外向型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8 宋锦锦;长江三角洲居民生活方式与水环境关系的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美琴;青海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后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持续发展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波,叶文虎;从增长和稳定的角度重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冯永生;北京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郑亚平;聂锐;;从城市化质量认识省域经济发展差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白南生;;关于中国的城市化[J];中国城市经济;2003年04期
5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访全国政协委员 牛文元[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4期
6 崔传义;党国英;王春光;温铁军;贺雪峰;梁茂信;段成荣;郭存海;陈建芬;尹冬华;;城市化是快了?还是慢了?——专家谈中国城市化进程[J];小康;2007年12期
7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8 李养兵,刁承泰;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9 童亿勤;;基于本地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10 庄怡琳;杨海真;郭茹;曾刚;马兴发;;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指标构建研究——以崇明岛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迪;[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照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周骏;西安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杨蓉;甘肃省城市化质量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春;周柯;潘忠文;;论广西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基于熵值法的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3期
2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贾明璐;;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3 宋红梅;侯湖平;张绍良;丁忠义;黄继辉;;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2期
4 曲双红;李华;;熵值法在价值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朱雷成;邓寿和;严志强;;基于熵值法的南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J];南方国土资源;2013年09期
6 田涛;;基于熵值法的咸宁市主导产业选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7 马民涛;杜改芳;梁增强;吴杨帆;;基于熵值法的济南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研究[J];四川环境;2013年05期
8 张永凯;;熵值法在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6年05期
9 李惠杰;李战奎;;基于熵值与功效评分法的区域经济比较优势评价[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郑晓云;孙涛;;基于熵值法与简单加权法的建设项目多目标综合优化[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锋;王巧芝;高学辉;张序萍;;Matlab与熵值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小青;基于熵值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徐绍涵;基于熵值法的县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涛;西藏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0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