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有效性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全国105个城市地价监测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建议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有效性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全国105个城市地价监测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新型城镇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系统评估自2008年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来,各地贯彻和执行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本文对全国105个主要城市地价监测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创新性地运用熵理论及耗散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城市节约集约土地利用的政策有效性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政策熵的概念,经过分析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行政效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土地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2西部地区政策的总效益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表明该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还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的政策执行力度、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口密度等其他因素;3政策的社会效益要显著低于经济效益和行政效益,表明该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并没有达到社会公众的预期,在各个指标上均与公众的期望有一定距离,需要根据不同地区进一步制定并细化相关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文章最后从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出台政绩考核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监管机制等方面给出了政策的优化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土地节约集约 熵理论及耗散模型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行政效益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维度住房保障边界的测度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编号:71173223)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地价管理政策法律梳理评价”(编号:201404)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新型城镇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这一思想以来,到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土地节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2 郭伟刚;;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激励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2期
3 徐明;杨河清;;人力资源管理的熵改进[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张合林;郝寿义;;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7年02期
5 赵小风;黄贤金;陈逸;陈志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谷波;;企业能力的熵特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魏海宁;郑新奇;刘玲玲;孙传谆;;基于规划方案的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董家口港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3 彭熠,和丕禅,李勇;我国企业组织冲突的原因思考及应对策略[J];商业研究;2003年06期
4 姚慧丽;冯俊文;;企业并购的熵定律与熵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5 宋华岭,金智新;科学方法论研究──组织复杂科学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林丹;;我国征地补偿问题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刘妍;;企业耗散结构模型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8 秦鹏;孟甜;;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的完善:以《土地管理法》修改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徐英吉;徐向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合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10 姜向阳;刘导波;陈海波;;基于管理熵评价的中国零售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翟丽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德胜;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淑华;城乡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原继东;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的我国出版企业系统成长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保林;基于CAS的产业集群形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朱新华;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与理论解释[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许凤娟;基于管理熵的网络组织协调控制能力测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马丽娜;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企业集团性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成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柳翠;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协调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蒋强;基于耗散结构论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栾会玲;基于DEA的中小企业精益生产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彭凌;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倪静;重庆市地票交易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换兆;王家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政府博弈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2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3 吴燕,陈秉钊;高科技园区的合理规模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6期
4 邵晓梅;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5 刘晓丽;班茂盛;宋吉涛;刘海燕;;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6 邵晓梅;王静;;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7 曹银贵;袁春;王静;郑新奇;周伟;钱铭杰;;1997~2005年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度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8 李秀彬;朱会义;谈明洪;辛良杰;;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9 孟斌,王劲峰;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10 邱炳文;陈崇成;;基于多目标决策和CA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兴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弘;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与地价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从“买卖”到运营——倾听城市土地的足音[J];中国土地;2002年12期
2 束伟星;经营好城市土地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5期
3 王仲成;城市土地“四性”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6期
4 李元;;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科学经营城市土地[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24期
5 束克欣;;经营城市土地必须增强调控土地供应的能力[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24期
6 李玉峰;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的经济原因[J];中国房地产;2003年04期
7 桑园;抓住机遇 经营城市土地[J];国土经济;2003年02期
8 徐瑞华,庞振刚;借鉴国际经验 合理配置城市土地[J];小城镇建设;2003年10期
9 董菊卉;把握经营城市土地主动权[J];中国土地;2004年05期
10 石继英;经营城市土地必须增强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能力[J];城市;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伟星;;关于城市土地经营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二个全国“土地日”:建设规范的土地市场论文集[C];2002年
2 王辉;;城市化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几个问题初探[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3 马欣;黄安永;;扭曲的城市土地供应[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杨重光;;论城市土地制度的二次改革[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王文革;;论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强制性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曲士军;;必须重视内陆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7年
7 孙辉;;试论城市土地的利用与管理[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高尚德;陈若凝;;论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9 原玉廷;;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理论依据及相关问题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罗璇;赵小敏;李芳颢;乐丽红;;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城市土地周出让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2 首席记者 杨应奇;城市土地咋成了“压寨夫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朱少东;如何经营好城市土地[N];兵团日报(汉);2004年
4 王南桂;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艾梅;科学运营城市土地企业政府各司其职[N];广东建设报;2004年
6 记者 苏天瑞;全市经营城市土地工作会议召开[N];商丘日报;2006年
7 主讲人 王文革;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解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各城市土地周成交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9 蒙毅 程本初 黄茂军(作者单位: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城市土地证券化 投资开发模式初探[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蔡永飞;农民对城市土地也拥有所有权[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建国;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经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2 孟星;城市土地的政府管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黄绿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小铁;转轨中的中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6 李新刚;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马安胜;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土地协调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9 徐霞;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学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10 任平;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与机制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粟辉;城市土地可整理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乔叶建;城市土地供应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华;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朴森;延吉市城市土地空间演变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哈晨路;合肥市城市土地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梁颖;城市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叶X晖;城市土地多中心结构优化模型理论探索[D];重庆大学;2004年
8 曾德珩;城市土地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许伟;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鲁慧;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有效性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全国105个城市地价监测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0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