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贡献率的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要素贡献率的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武汉城市圈2001—2012年39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对城市圈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并结合要素贡献率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划分建设用地管控区,提出了总量控制和差别化调控的建设用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本、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7%、17.68%、62.18%,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依然有着重要作用且暂时很难被资金和劳动有效替代;2城市圈各县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最高为50.36%,最低仅为0.66%;3按照要素贡献率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可将城市圈建设用地划分为优先供给区、重点供给区、适度供给区、内涵挖潜区四个管控区;4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可在管控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总量控制和差别化调控两方面实现。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关键词】: 差别化管理 建设用地 贡献率 武汉城市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095、7157310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09) 湖北省国土资源科技发展计划项目(GTZYKJ2013A01、ETZ2014A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3YB14)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差别化土地政策是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有效途径。国土资源部2010年开始试点研究供需双向调节与土地差别化管理问题,2012年全面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差别化土地政策已成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晓伟;;分工经济思想的发展——从亚当·斯密到新兴古典经济学[J];黄海学术论坛;2011年02期
2 金海平;多元股份制:一元股份企业制度的扬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聂军;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经济学方法论渊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孟庆瑜;徐超;;论社会中间层及其在经济法中的角色定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胥仕元;耿昭;;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中的政府作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唐绍欣,刘永生;上市企业舞弊:制度、市场与诚信——兼论中国上市企业舞弊与反舞弊[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吴三忙,和文征;对区域性旅游集团公司组建的质疑——兼论旅游企业集团化道路的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崔巍;;经济增长、模型再造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刘凤环;;工业化时代消费观念在美国社会的变迁(1880—1920)[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蔡一鸣;;近代史上荷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盛峰;公平与效率均衡的财政投资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伟;;对我国20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Solow新古典增长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黄季q;朱莉芬;邓祥征;;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9期
3 朱胜勇;开发区土地利用问题浅析[J];价格月刊;2004年05期
4 叶剑平;经济模式变化导致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变[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47期
5 黄贤金,彭补拙,张建新,濮励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6 熊鹰;文先明;郭娴;;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7 杨志荣;吴次芳;刘勇;;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08年02期
8 张佰林;杨庆媛;鲁春阳;孙丕苓;宗会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9 曹广忠,周一星,杨玲;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1999年02期
10 徐泽贵;C-D生产函数中LK的匹配与规模效益[J];经济经纬;199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颖;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尹奇;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报送建设用地备案数据有关要求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4年09期
2 吴先华,齐相贞;江苏省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3 ;细化监管是化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要条件[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1期
4 方先知,何继善;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研究——以湖南为例[J];系统工程;2005年09期
5 焦清;赵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布局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年S2期
6 麻战洪;申志军;李慎鹏;唐孜斌;;湖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01期
7 尹庆志;;菏泽城市建设用地潜力情况调查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4期
8 黄兴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0期
9 李宗华;;武汉市建设用地增长趋势预测及对策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10 ;关于做好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有关工作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秀燕;陈松林;;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诗苑;陈松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晓磊;於忠祥;;试论建设用地置换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袁志良;彭锦辉;王思奇;;建设用地清理试点作法与问题剖析[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5 孙荣第;宋宇江;;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探讨——以鞍山市为例[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贺燕;;新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7 李琳;陈松林;邓华灿;;基于分形理论的建设用地扩展研究——以福州市为例[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8 陈华;邓传明;狄秀梅;;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探讨[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查松;张京祥;;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及其原因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汤怀志;吴克宁;靳取货;;对区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发展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兴局;长兴鼓励建设用地复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李恩平;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N];经济日报;2004年
3 颜晨;北京第二次土地联席会将为土地政策定调 建设用地在调控重点[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湖南省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禹盛初;建设用地怎样跟踪检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赵黎明;建设用地的置换方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柳尧杰;我市建设用地文章“破题”[N];莱芜日报;2007年
7 冯军 冯国南 俞义;今年建设用地启动指标5595亩[N];宁波日报;2007年
8 记者 黄志军邋通讯员 李欣松;我区去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同比下降11.53%[N];法治快报;2008年
9 魏继禄邋记者 魏有景;加强供后监管 规范建设用地[N];南昌日报;2008年
10 田扬 张继军;滁州市实施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月报制度[N];安徽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亚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煜红;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志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韩晓宇;基于人本经济视角的公路建设用地合理性评价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龙;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红欣;石家庄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姚小薇;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刘宗强;山地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尹菊琴;建设用地增长分析及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何良将;现行建设用地配置模式真的管用吗?[D];浙江大学;2010年
7 宿洪超;吉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梁发超;省域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敏;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郝方方;基于城镇化进程的甘肃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要素贡献率的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1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