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6 07:15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将城市化与市场化纳入统一的微观模型框架来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影响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门槛模型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负效应,其中,"不完全城市化"向"完全城市化"转变可以削弱这种负效应,从而使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的影响呈现出门槛特征:当城市化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相对较大的负效应;当城市化跨过"不完全城市化"阶段,转向"完全城市化"阶段后,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的负效应将减小。从地区层面进一步考察这种门槛特征发现,内陆地区所对应的城市化门槛值小于沿海地区,所对应的市场化变量系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大于沿海地区。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分工与超边际研究所;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城市化 市场化 劳动收入占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合理性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与测度研究”(项目编号:12CJL020);“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项目编号:10CJL020);“农村新型社区化与城乡一体化道路研究”(项目编号:12CSH0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测算方法构建、多重因素分解与刘易斯拐点逼近后的政策治理思路”(项目编号:12YJC790017)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化视角下劳动收入占比决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90036)的资助 2012年度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苏教师[2012]39号)的大力支持
【分类号】:F299.2;F249.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是走市场化道路’这在学界已达成共识。正是选择了这一道路,中国获得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却不断下降(李稻葵等,2009;罗长远、张军,2009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卜茂亮;陈志远;;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及其动因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2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3 龚刚;杨光;;论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演变[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4 姜磊;郭玉清;;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为什么趋于下降?——基于二元经济模型的观察与解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1期

5 陈良文;杨开忠;;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整合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6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7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8 伍山林;;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制:一个微观模型[J];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9 张松林;孙文远;程瑶;;城乡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兼论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成因[J];经济评论;2014年03期

10 陈先运;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Land Transfer on County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Dali County,Shaanx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1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姚涛;;土地流转对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大荔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4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6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10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超;;超金融化与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具体劳动分配与金融资本分配的维度[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8 舒连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9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筠;建立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2 姜磊;;我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3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工资分配的变动——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4 郑志国;;中国企业利润侵蚀工资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5 张杰;卜茂亮;陈志远;;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及其动因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6 胡晓鹏,刘继广,张目纲;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06期

7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8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9 陆铭;蒋仕卿;;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10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智文,张存刚;论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孟范昆;必须保护私营经济主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卫兴华;“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浅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游泳;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的划分问题[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严兴文;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期

6 卫兴华;;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和非劳动收入[J];群言;2003年02期

7 鲁新安;;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比较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8 赵丽芳;;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9 李香喜;;对“保护非劳动收入”的理论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蒋晓征;;公务员非劳动收入的经济学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晓梅;;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非劳动收入[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丁社教;;“剥削”、“非劳动收入”及“正义”概念辨析[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其人;;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机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周晓梅;张洪梅;;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非劳动收入问题探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宁;周力;;中国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的反思与对策[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谢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宋美静;;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冷霜;;解读十六大报告中的两个观念更新[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白重恩 本报记者 李丽辉采访 整理;劳动收入占比降低,症结在行业垄断[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莹莹;林毅夫:加大劳动收入初次分配比重[N];中国证券报;2012年

3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谢作诗;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的真实原因[N];证券时报;2013年

4 长江;非劳动收入≠非法收入[N];吉林日报;2002年

5 王佳宁;合法非劳动收入有了归属[N];中国经营报;2002年

6 周乾松 ;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N];浙江日报;2002年

7 康菁洋;为什么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N];解放军报;2003年

8 记者杨晓平;强化保护合法非劳动收入意识[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9 罗长远 张军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制定政策切忌“一刀切”:劳动收入占比的产业分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丽辉;劳动收入占比为何持续下降[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韩雷;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制度解释:1952-2009[D];湘潭大学;2012年

3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哲;江苏省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彬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俞文蜜;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王媛媛;安徽省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趋势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梁辉;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黄德润;广东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维;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营冬韵;河北省劳动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9 廖尝君;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10 翁晓婷;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25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