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区域产业变迁——基于1952~2010年省区经济份额变动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区域产业变迁——基于1952~2010年省区经济份额变动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区域经济份额变化出发,分析了1952~2010年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通过有序样本聚类的方法,将省区经济份额变动划分了8个阶段,并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不同阶段驱动省区经济份额上升的产业及其变迁,以及与区域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1949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总体上经历了沿海-内地均衡发展、沿海化非均衡发展以及东、中、西部相对均衡发展的过程,且整体上区域经济份额变动趋于减小。1979年以前,不同区域的经济份额在不同阶段变化差异较大,主要由第一和第二产业驱动。1979年以后,区域经济格局呈现明显的沿海化趋势,但驱动产业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经历了重大调整,经济份额上升的省区明显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省区在第二产业上仍具有明显的结构优势,但第二产业竞争优势已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的北京、上海、广东在第三产业上呈现更加显著的结构优势,显示出结构升级和服务化的发展态势。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关键词】: 省区经济份额变动 区域产业变迁 偏离-份额法 有序样本聚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2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JY025)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05、41171099)
【分类号】:F127;F224
【正文快照】: com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一直是区域经济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1949年以来,伴随中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中国经济空间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9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总体呈现出不均衡的增长格局,区域差距趋于不断扩大,但“十一五”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乃全;刘学华;赵丽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基于改革开放30年时序变动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1期
2 鲁凤,徐建华;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3 欧向军;沈正平;王荣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地理科学;2006年06期
4 刘慧玲;;我国产业区域布局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5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6 关兴良;方创琳;罗奎;;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J];地理科学;2012年09期
7 范剑勇;;产业结构失衡、空间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变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8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年01期
9 魏后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变迁——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均衡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8年05期
10 孙久文;年猛;;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建;甄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2 戴晓伟;镇芳菲;郭凯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3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徐英;;贵州省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5 禹朴家;徐海量;刘世薇;张青青;安红燕;王炜;;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6 隋欣;Bjorn Harsman;籍国东;;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区县经济竞争力定量分析(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孙川;;基于SS的区域软件产业结构效应与竞争力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张可云;陈丽娜;;基于环渤海地区的北京产业结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严汉平;李冀;王欣亮;;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解——基于不同区划方式的比较[J];财经科学;2010年11期
10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干春晖;郑若谷;;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及其产业分解[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5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贡生;;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战略构想[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褚新东;;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邓祖涛;;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家庭;曹清峰;;FDI与产业集聚: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10 沈岱岱;孙久文;;天津开发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动态偏离 份额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6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明;国有企业如何拖累了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D];复旦大学;2011年
9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亮亮;企业家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继扬;科学发展观区域实践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李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温静;宁波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粤;广东省城市经济差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启明;陕西省文化产业布局评价与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乃全,郑秀君,贾彦利;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政策演变及整体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1期
2 刘乃全;陶云;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协整分析与区域政策选择——兼论“中部塌陷”现象[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3 匡明;;非均衡发展时期我国产业布局政策及其成效[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4 马晓熠;裴韬;;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5 樊杰;近期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6 陆大道;;二○○○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1986年02期
7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8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9 鲁凤,徐建华;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10 刘卫东;张国钦;宋周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区域产业变迁——基于1952~2010年省区经济份额变动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3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