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06-16 07:10

  本文关键词: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发展尤为迅速。论文对该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逻辑框架及相关应用研究进行了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方法的主要作用和局限,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①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够得到简洁的可持续发展示踪指标,二是得到的采用物理量为单位的物质流指标便于比较;②主要局限有三,一是大的物质流会冲淡物质流指标描述物质流动状况的清晰度,二是物质流指标与物质流动环境影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三是使用范围有限制;③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有三,一是挖掘物质流分析结果所蕴含的社会研究价值,二是与土地利用分析的结合,三是向物质投入产出表的迈进。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资源经济学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述评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F250
【正文快照】: 在经济部门,对经济系统中物质流动的分析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这些研究工作关注的是经济生产活动的物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长时期以来,有关物质流动对人类生存的基础——自然环境有何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量化的问题,并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认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效逑,乔立佳;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单永娟;;经济系统物质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3 郑平建;近年来自然地理研究综述[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杨友孝,蔡运龙;中国农村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SEEA方法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5 葛全胜,方修琦,张雪芹,吴绍洪;20世纪下半叶中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区域研究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6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7 李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1期

8 吕宾,王丹,安翠娟;我国自然资源消耗与绿色GDP核算[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9 姜文英;柴立元;何德文;欧阳丽伟;;循环经济建设中物质流分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4期

10 孙启宏;李艳萍;段宁;毛玉如;赵一平;沈鹏;;基于EW-MFA方法的我国1990—2003年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芬;基于资源生产率的城市绿色竞争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董春游;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建设项目REES~P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4 刘毅;中国磷代谢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政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郑小晴;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胡建渊;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顾晓薇;国家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及减量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9 岳强;物质流分析、生态足迹分析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06年

10 周震峰;基于MFA的区域物质代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锦红;西部地区物质材料流的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王开峰;湖南省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评估[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田龙;基于能值分析的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敬智;中国的物质流账户及资源效率革命[D];东北大学;2005年

5 丁一;金属生产的物质投入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6 黄方伟;循环经济模式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马林;中国营养体系养分流动循环(CNFC)模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阎冬;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的水泥企业环境压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孟帮燕;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范昌伟;日照市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效逑,乔立佳;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忠;;中国循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9期

2 李秋香;;基于结构方程的区域科技教育对经济系统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7期

3 郑媛辉;;基于经济系统的广东省协调发展指数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23期

4 平卫英;;关于物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5期

5 欧阳建国;;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协整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6 杨忠直;孙皓辰;;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的价值规律和政府角色[J];生态经济;2011年08期

7 刘轶芳;佟仁城;;基于能值理论的循环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探讨[J];管理评论;2011年05期

8 康雨;;我国物质流研究方法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07期

9 樊元;马丽梅;;甘肃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1期

10 谭玲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成;;建立经济系统综合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初探[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2 苏飞;张平宇;李鹤;;中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和宇;;经济系统中的结构评价——公式及实例分析[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4 朱志明;张好诚;;论经济系统总体设计及实施运转中的调控技术[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张璋;高潮;;多元统计与经济系统状态空间模型[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高齐圣;李利;孙在东;刘树艳;;石化企业技术进步及其测度研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基础[A];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研究[C];2006年

8 施欣;;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投入时序效益比较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9 苏飞;张平宇;;基于集对分析的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大庆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狄增如;;复杂系统研究及其对经济系统分析的影响[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铮邋郭凤琳;要对市场变化保持理性态度[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诸大建;罗根的熵定律与经济学[N];上海科技报;2008年

3 陈欢;上海上半年GDP增长10.3% 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李欢乐;解决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5 招商证券 陈文招;劳动力价格重估时代的投资机会[N];证券时报;2007年

6 张学军;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7 玉瑾;矿山公园也是循环经济[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张斌;需求拉动价格上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记者 陈怡;政策设计应调整自然资本流向[N];上海科技报;2007年

10 李志勇;宜居城市要适宜人的全面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黄晓芬;基于资源生产率的城市绿色竞争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邓宏;经济系统内生波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苗红;“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沈菲;经济系统中的随机分岔与混沌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邱寿丰;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效率方法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7 陈春华;江苏省经济、能源与环境系统(3E)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8 杨大森;科技、人口、土地互动机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方文轩;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的随机稳定性与分岔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干飞;矿产资源消耗演化复杂性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永娟;北京地区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沈怀军;安徽省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李晓君;基于物质流方法对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4 姜丽;石油行业循环经济的联合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唐燕;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产业规划与设计[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艳秋;基于物质流分析的金昌市生态工业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陈力洁;制造企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8 孙文娴;集成电路行业物质流分析若干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马红霞;物质流分析与动态管理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王博;基于物质流分析的生态工业园构建[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54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