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04:06
本文关键词: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快递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人们对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高附加值、小件货物运输需求日益增加的同时,也对快递的时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以来,中国铁路总公司不断加大对白货市场的开拓力度、丰富货运产品类型,并将“高铁快递”列为铁路七大班列产品之一,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高铁快递业务仍存在不适应货物运输需求、市场吸引力低等问题。主要原因是高铁快递产品系列不健全,未对高铁快递产品进行界定与合理分工,缺乏高铁快递产品的总体研究与配置方案的顶层设计。因此,为进一步推广我国高铁快递业务,有必要针对我国高铁快递业务的发展特点与供需状况,对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方法体系、模型设计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与探讨。 (1)界定了高铁快递产品的概念,总结了国外主要国家高铁快递产品发展的先进经验,梳理了我国高铁快递产品的发展状况与主要问题,并针对我国高铁快递产品的发展提出了借鉴与启示。 (2)通过时间序列、灰色预测理论的组合预测方法与高铁快递分担率模型,对我国2020年的高铁快递业务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对动车组确认车、载货客运动车组两种现有高铁快递产品的载运能力进行了计算,得出其载运能力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结论;构建了由动车组确认车、载货客运动车组、高铁快递专列、动车组专用载货车厢构成的我国高铁快递产品系列。 (3)提出了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方法体系、基本原则、主要步骤;构建了高铁快递业务OD量推算模型,主要包括城市快递业务综合实力评价、城市间快递业务联系强度计算、城市间快递业务吸引强度计算三个阶段;建立了高铁快递产品配置模型,包括运量分配、产品配置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经济效益最大、客户需求满足程度最大为目标,第二个阶段以车流有效能力利用率最大为目标。 (4)以京沪间高铁快递业务为例,在进行相关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预测了2020年京沪间高铁快递业务需求OD量,设计了京沪间2020年动车组确认车、载货客运动车组、高铁快递专列、动车组专用载货车厢四种高铁快递产品的优化配置方案,并从经济效益、需求满足、客货交叉干扰、能力利用角度,对方案进行了评价,证明了方案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铁快递 产品 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32;F259.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24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2-14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12-13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1
- 1.2.1 文献检索情况14-17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7
- 1.2.3 国内研究现状17-21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结论21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21-24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2
- 1.3.2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22-24
- 2 国内外高铁快递业务及高铁快递产品发展状况24-34
- 2.1 国内外高铁快递业务发展状况24-26
- 2.2 高铁快递产品的概念26
- 2.3 国内外高铁快递产品发展状况分析26-32
- 2.3.1 国外高铁快递产品的发展状况26-29
- 2.3.2 我国高铁快递产品的发展状况29-30
- 2.3.3 我国高铁快递产品发展的主要问题30-31
- 2.3.4 借鉴与启示31-32
- 2.4 本章小结32-34
- 3 我国高铁快递市场供需分析及产品系列构建34-56
- 3.1 快递需求的概念及特征分析34-36
- 3.2 我国高铁快递市场需求量预测36-47
- 3.2.1 我国快递市场需求概况36-40
- 3.2.2 我国快递市场需求量预测40-45
- 3.2.3 我国高铁快递市场需求量预测45-47
- 3.3 我国现有高铁快递产品的载运能力计算47-49
- 3.3.1 动车组确认车载货能力计算47-48
- 3.3.2 载货客运动车组载货计算48
- 3.3.3 现有高铁快递产品载运能力评估48-49
- 3.4 开发我国新型高铁快递产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49-51
- 3.4.1 概念界定49
- 3.4.2 必要性分析49-50
- 3.4.3 可行性分析50-51
- 3.5 高铁快递产品系列构建及技术经济特征分析51-54
- 3.5.1 动车组确认车52-53
- 3.5.2 载货客运动车组53
- 3.5.3 高铁快递专列53-54
- 3.5.4 动车组专用载货车厢54
- 3.6 本章小结54-56
- 4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内涵及思路设计56-64
- 4.1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内涵56-58
- 4.1.1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含义56-57
- 4.1.2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研究目的57
- 4.1.3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主要研究内容57-58
- 4.2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方法体系58-59
- 4.3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原则59-60
- 4.4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60-61
- 4.5 本章小结61-64
- 5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的方法设计64-78
- 5.1 快递市场细分64-67
- 5.2 城市问高铁快递业务OD量推算模型67-69
- 5.2.1 城市快递业务综合实力67-68
- 5.2.2 城市间快递业务吸引强度68
- 5.2.3 城市间高铁快递业务OD量推算模型68-69
- 5.3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模型构建69-76
- 5.3.1 问题的描述69
- 5.3.2 模型假设69-70
- 5.3.3 模型相关参数的描述70-72
- 5.3.4 运量分配阶段的模型描述72-75
- 5.3.5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阶段的模型描述75-76
- 5.4 本章小结76-78
- 6 京沪间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方案设计78-100
- 6.1 重点城市间高铁快递业务OD量预测78-84
- 6.1.1 重点城市选择78
- 6.1.2 重点城市快递业务综合实力评价78-80
- 6.1.3 重点城市间快递业务吸引强度计算80-82
- 6.1.4 重点城市快递业务量预测82-83
- 6.1.5 重点城市间高铁快递业务OD量预测83-84
- 6.2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方案设计84-98
- 6.2.1 高铁快递产品的市场选择84-86
- 6.2.2 高铁快递产品的运量分配方案86-91
- 6.2.3 高铁快递产品的优化配置方案91-98
- 6.3 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方案评价98-99
- 6.4 本章小结99-100
- 7 总结与展望100-102
-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100-101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01-102
- 参考文献102-104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4-108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小姣;;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货运量预测[J];物流科技;2010年04期
2 包云;杨肇夏;李海鹰;蒋熙;孟令云;;基于基尼系数的铁路运力资源配置均衡性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03期
3 何婷;何世伟;黎浩东;;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07期
4 高立杰;郎茂祥;王清校;李雪飞;;我国铁路开行高速行邮专列技术及经济可行性探讨[J];物流技术;2011年09期
5 庞彪;;高铁货运催变运输市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玉华;中国铁路货运营销理论与发展[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铁快递产品优化配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49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