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福利缺失视角下农民工城市就业生命历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5 21:14

  本文关键词:福利缺失视角下农民工城市就业生命历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工 福利缺失 生命历程 福利供给 选择路径


【摘要】:受制度性约束,农民工城市就业一直被排斥在城市福利之外。本研究借助生命历程理论、运用案例研究方法讨论福利缺失背景下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生命历程。分析表明,农民工城市就业福利需求表现为务工前期收入效应稀释激发福利意识萌芽、中期收入增加受限转而谋求福利待遇改善、后期福利缺失引致城市融入链条断裂的生命历程,而这种收入与福利的需求转变是农民工城市就业福利缺失条件下追求自身阶段性收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渐变。针对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同时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福利需求的现实紧迫性,应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福利供给和以需求最旺的福利项目为突破口的两条福利供给的选择路径。本研究还对我国福利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微观讨论。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农民工 福利缺失 生命历程 福利供给 选择路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工作搜寻、社会资本、职业流动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理与实证”(编号:14YJA790010)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5LZUJBWZY125)
【分类号】:F323.6;F249.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指向与文献述评受户籍管理制度和城乡社会经济分割的影响,当程度上仍需诉诸于户籍所在地农村(牛建林,城乡流动者在流入地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生活中2013)。诚然,传统体制下与户籍身份紧密相联的难以获得当地户籍人口所拥有的福利待遇、就业机就业、居住、教育等方面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福前;吕文慧;;中国城镇居民福利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2 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管理世界;1997年05期

3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4 樊小钢;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11期

5 杜书云,张广宇;就业歧视与农民工福利缺失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11期

6 张世勇;;新生代农民工逆城市化流动:转变的发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梁海兵;卢海阳;;生存或发展:农民工工作匹配机制识别[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侯云春;韩俊;蒋省三;何宇鹏;金三林;;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J];改革;2011年05期

9 武正华;陈岱云;;流动人口社会福利状况调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0 李强,邓建伟,晓筝;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风寿;;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周前锋;马智利;尹亮;;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及成人教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4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5 刘强;翟印礼;张琳莉;;农民工社会权益问题及制度性根源探析——以沈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6 赵排风;;郑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7 张军;;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8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9 张琼;齐源;;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困局及破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10 朱嘉蔚;;角色转变中民工心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红;;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市民化——一种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视角[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3 刘军奎;;进京保姆:一种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女性劳动力转移模式——基于甘肃陇东南L村的个案分析[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宗成峰;张大勇;周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改善农民工生存状态[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婧;杨庆媛;翁才银;戴佩淇;苏康传;;基于兼业行为的大城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流转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乐;;失地农民的就业选择——以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晓茹;李国和;;城市亚群体生存状况分析——以贵阳市云岩区农民工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桂桂;;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贵州省406个样本的调查[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培明;张智敏;;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的因素分析——对武汉市的调查[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7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金;福建省与浙江省居民经济福利水平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雪瑾;苏南地区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兴起、发展与绩效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琰;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统计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4 陈阳;社会福利、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差异[D];青岛大学;2012年

5 郭来君;天津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前后农民福利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穆娟;基于能力方法的主观幸福影响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安军;信阳市农村留守儿童福利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8 刘运亮;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9 李雪莹;我国城镇居民福利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李芸霞;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发展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2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研究课题组;;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J];数据;2011年04期

3 樊小钢;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劳动供给[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夏先良,王迎新;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5 朱宇;林李月;;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6 杨桂宏;胡建国;;农民工城市生活社会保障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X区423名农民工为例[J];调研世界;2006年08期

7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6期

8 顾建平;可支配收入、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力市场分割——透视苏南等发达地区弱势劳动力的贫困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9期

9 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10 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管理世界;1997年05期



本文编号:545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545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