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摘要】:住房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基本生存条件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房价过高且上涨过快、普通居民买不起住房以及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难以解决等突出问题。为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问题,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早日实现“居者有其屋”。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保障性住房政策在这十多年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而兰州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政府财力有限、土地资源稀缺、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指导及绩效评估体系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其针对低收入群体出台的一些保障性住房政策往往得不到有效地落实,导致低收入群体实际享受到的住房保障非常有限。因此,对兰州市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相关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情况,其次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指出了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最后以兰州市为例,对当前兰州市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针对这些问题,从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采取“混合建设”模式、严格审核制度,建立住房动态信息系统、加大保障性住房政策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对保障房建设的监督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求改进和完善兰州市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政策 低收入群体 兰州市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1
- 绪论11-22
- 一、研究缘起11-12
- 二、研究意义12
- (一)理论意义12
- (二)现实意义12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2-20
- (一)国外文献综述12-14
- (二)国内文献综述14-20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20-21
- (一)研究思路20-21
- (二)研究方法21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21-22
- (一)研究的重点21
- (二)研究的难点21
- (三)创新点21-22
- 第一章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22-26
- 一、相关概念界定22-24
- (一)城镇低收入群体22-23
- (二)住房保障23-24
- (三)保障性住房24
- 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理论基础24-26
- (一)公共产品理论24-25
- (二)公平分配理论25
- (三)住房过滤和住房梯度消费理论25-26
- 第二章 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变迁及其落实情况26-33
- 一、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变迁26-29
- (一)经济适用住房政策26-27
- (二)廉租住房政策27-28
- (三)住房公积金政策28-29
- 二、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落实情况29-33
- (一)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落实情况29-31
- (二)廉租住房政策的落实情况31-32
- (三)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落实情况32-33
- 第三章 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困境33-39
- 一、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土地困境33-34
- (一)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致使保障房用地供应不足33
- (二)保障性住房用地缺乏法律保障,,完成率偏低33
- (三)保障性住房用地储备缺少规划,布局选址不尽合理33-34
- (四)保障性住房用地监督不力,缺乏制度保障34
- 二、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融资困境34-36
- (一)建设资金缺口大,政府投入明显不足34-35
- (二)融资渠道狭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35
- (三)投资回报率低,社会资金介入严重不足35
- (四)抵押担保制度不健全,融资风险高35-36
- 三、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监管困境36-37
- (一)监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36
- (二)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36-37
- (三)缺乏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37
- (四)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存在漏洞37
- 四、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外部困境37-39
- (一)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剧城镇住房供求矛盾38
- (二)公共财政制度亟待建立、完善38
- (三)住房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38-39
- 第四章 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困境的解决途径39-50
- 一、优化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机制39-41
- (一)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增加土地供应总量39-40
- (二)建立保障房建设的土地规划、储备和监督机制40
- (三)优化土地供给结构,确保保障房建设土地供给40-41
- (四)规范保障性住房用地秩序,提高土地利用率41
- 二、改进和创新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机制41-44
- (一)明确政府在保障性住房融资中的主体地位41-42
- (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产品创新42-43
- (三)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商业性金融体制43
- (四)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43-44
- (五)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策性抵押担保制度44
- 三、健全保障性住房的监管机制44-47
- (一)优化政府监管队伍44-45
- (二)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45-46
- (三)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惩戒机制46
- (四)健全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机制46-47
- 四、改善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外部制度环境47-50
- (一)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47-48
- (二)改革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制度48
- (三)完善法律法规,为住房保障提供法律依据48-50
- 第五章 兰州市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个案分析50-63
- 一、兰州市的基本情况50-52
-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50-51
-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51-52
- 二、兰州市低收入群体现行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及其落实情况52-58
- (一)兰州市低收入群体现行的保障性住房政策52-53
- (二)兰州市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落实情况53-58
- 三、兰州市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8-60
- (一)各类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明显不足58
- (二)布局不合理,位置偏远58
- (三)不符合标准的家庭占有福利资源58-59
- (四)建设资金缺口大59
- (五)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建设混乱59-60
- 四、完善兰州市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对策建议60-63
- (一)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60
- (二)采取“混合建设”模式,避免空间失配60-61
- (三)严格审核制度,建立住房动态信息系统61
- (四)加大保障性住房政策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61-62
- (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62-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9-70
- 后记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祥明;;谁来唤醒万亿住房公积金[J];人民文摘;2014年09期
2 贾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约束及解决思路[J];中国市场;2014年29期
3 蓝枫;冯新刚;冯庆斌;翟峰;;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 探索共有产权保障机制[J];城乡建设;2014年01期
4 张富强;蚁佳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的克服[J];法治论坛;2013年04期
5 张代军;董红荧;;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融资模式探讨[J];地方财政研究;2013年11期
6 王者洁;;对限价商品房制度的法律思考[J];天津法学;2013年03期
7 罗寅;;我国公共租赁房建设融资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年01期
8 刘斌;姜博;;住房保障政策的国外文献及引申[J];改革;2013年01期
9 何元斌;王雪青;;创新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1期
10 王韬;;从计划经济到消费时代——中国住房政策发展解读[J];住区;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允;中国大都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出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龙雯;公共住房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马建平;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崔竹;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郭玉坤;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曾云琳;江西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困境与模式探讨[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2 沈亚男;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明飞;基于系统仿真的公积金住房保障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4 苏苏;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监管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严志忠;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财政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康曦;我国保障性住房社区物业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蕴琦;太原市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金悦;对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治理的政策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杜涛;城镇住房政策及执行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7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54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