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东北地区城市工作贫困群体就业质量研究——来自哈尔滨、长春和沈阳市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7-08-04 10:17

  本文关键词:东北地区城市工作贫困群体就业质量研究——来自哈尔滨、长春和沈阳市的调查


  更多相关文章: 工作贫困 就业质量 因子分析 通径分析


【摘要】:文章定量分析了东北地区工作贫困群体的就业质量,发现该群体的就业质量处于整体性低下的状态,并存在以非正规就业为主、社会保险缺失、劳动时间长、收入低、岗位固化等特点。通径模型的结果显示,个体因素是影响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原生家庭因素影响十分微弱。文章认为,有关部门在关注就业率的同时,也应注意提升工作贫困群体的就业质量,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健全该群体的社会保险,提高群体成员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工作贫困 就业质量 因子分析 通径分析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城市社会的新底层阶级研究”(编号:10YJA8400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49.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中,贫困往往被解读成劳动力市场排斥的结果。换言之,若个体有工作则不会陷人贫困。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欧美国家逐渐出现了一种反常的社会现象:一些劳动者即使拼命工作却依然处于贫困状态(芦恒,2012)。在他们身上,贫困和就业的关系似乎已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继忠;朱岩;;基于基准分析法的东北地区第三产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张再生;赵丽华;;国内外关于就业稳定性研究评述[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6期

3 尹海洁;高云红;;神经网络分析与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比较——基于大学毕业生的成就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4 姚建平;;中国城市工作贫困者:问题的形成、群体特征与积极社会政策[J];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01期

5 孟凡强;吴江;;我国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温卓毅;岳经纶;;弱势大学毕业生:在职贫穷与社会资本视野下的“蚁族”[J];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03期

2 肖红梅;;宏观视角下的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测量[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陈玲;;青年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分析[J];调研世界;2014年08期

4 李冰仙;;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李立清;吴倩文;;欠发达省域农民工持续就业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639份问卷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白晓玉;;广西零售业高离职率问题分析[J];对外经贸;2015年03期

7 罗明忠;刘恺;;个体特征、企业特性与员工就业稳定——基于广州市部分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5年03期

8 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年3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秀英;国际服务外包促进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梁海兵;农民工城市就业:搜寻渠道与匹配路径[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志双;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2 钟兰凤;社区青少年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宁一蕾;我国城市贫困女性的福利困境和救助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4 许林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军;家具企业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

6 魏宇菲;女性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的就业机制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7 肖威;长株潭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兰萍;张再生;;弱势单亲母亲社会支持的公共政策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冯友宣,戴良铁;影响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3 王伟;;新进大学毕业生员工主动离职管理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姜正国;;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闫星宇;张月友;;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6 沈国琪;陈万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分析的失业预测建模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7 黄文述;杜中华;;应届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8 夏艳玲;;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年01期

9 蔡f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江南论坛;2009年06期

10 陈昭玖;艾勇波;邓莹;朱红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4年就业工作基本要点[J];中国就业;2004年01期

2 邝光华;;实施“三个转变”保障充分就业——新形势下政府就业服务机制改革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4年09期

3 周平;;浅谈提高我国的就业质量问题[J];中国就业;2005年03期

4 罗栋祥;;关于灵活就业界定之探讨[J];中国就业;2005年03期

5 张小建;;沿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推进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J];中国就业;2006年12期

6 卞;;内蒙古出台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意见[J];思想工作;2006年03期

7 毛建国;;为何一边民工荒一边就业难[J];农村.农业.农民;2006年04期

8 ;发展民营经济 开拓就业天地——2006民营企业招聘周掠影[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5期

9 ;关注民生话就业——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再就业形势[J];当代贵州;2006年14期

10 马卫星;;河南省以城镇化吸纳就业的实践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祖煜;;扩大就业在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3 方火春;;充分就业的艰巨性及其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4 张华;;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5 范根才;;按照统筹城乡就业 要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6 朱光媛;;浅析我国就业困难原因[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牛根颖;;做好就业、分配、保障工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老教授、老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卓成霞;;改革开放30年与大众就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9 林瑜胜;;改革开放30年山东的就业和医疗[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10 罗亚萍;;受教育程度与就业的相关性研究[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徐茗羽 记者 侯冰冰;鞍山就业工作规范化管理模式全省推广[N];鞍山日报 ;2007年

2 记者 张晶尧邋实习生 符皎;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局良好[N];安阳日报;2007年

3 记者 汤一原 刘宇鑫 徐飞鹏 周奇;今年新增就业力争不低于900万人[N];北京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吴新君;我州半年完成全年就业任务的75%[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吴新君;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万[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刘建中 段利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后旗出台新举措[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郭东波;吉林:以创业促就业[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廖顺姝;就业再就业这根弦不能松[N];重庆日报;2006年

9 记者 孙黎明;重庆明年新增就业岗位20万[N];重庆商报;2006年

10 梁忻;各地企业投身消除零就业家庭[N];中国企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朝安;社会组织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梁策;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林霓裳;我国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崔占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夏小辉;中国超稳定就业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莉;城市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杨颖冬;失地农民就业政府帮扶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青青;绿色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刘晶;非正规部门就业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陈彦彪;我国当前就业再就业问题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苏士尚;就业质量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罗卓渊;中国就业与社会保障两者关系演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杨珏;城市困难人群就业援助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风华;本溪市再就业工作研究[D];东北大学 ;2008年

10 杨萍;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就业实践[D];广东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619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619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