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
本文关键词: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模型模拟 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模型 城市空间 可达性
【摘要】: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带来了诸多问题,亟需制定合理有效的城市空间政策以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开展城市空间发展过程模拟、实施政策检验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模型"(Land Use/Transport Interaction Model,LUTI),以经济社会活动为切入点,构建了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Urban Activity Spatial Evolution Model,UASEM),并进一步给出了UASEM模型各子模型的具体实现和模块之间衔接的逻辑结构,从可操作层面给出了模型的实现方法。该模型可用于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检验政策实施等,将成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模拟分析研究的重要工具。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模型模拟 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模型 城市空间 可达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1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5B02)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集成与共享研究项目(41371536)
【分类号】:F299.2;C912.81
【正文快照】: 4.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650500)1引言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与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是其主要特征。快速的空间(土地)城市化不仅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2013年12月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华;;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Lowry模型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梁进社,楚波;北京的城市扩展和空间依存发展——基于劳瑞模型的分析[J];城市规划;2005年06期
3 党云晓;张文忠;武文杰;;北京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行为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4 杨青生;黎夏;;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结合及城市用地扩张模拟[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5 伍少坤;黎夏;刘小平;龚友夫;;基于城市扩张的动态选址模型——以深圳垃圾转运站选址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6 杨青生;黎夏;;城市工业空间增长的多智能体模型[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7 黎夏;刘小平;;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及大区域城市演变模拟[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8 陶海燕;黎夏;陈晓翔;;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空间格局演变的真实场景模拟[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9 龙瀛;韩昊英;毛其智;;利用约束性CA制定城市增长边界[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10 刘小平;黎夏;陈逸敏;刘涛;李少英;;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空间选择模型[J];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德本;夏斌;赵冠伟;;基于逻辑回归CA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2 谭菊;甘喜庆;;基于可控邻域作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扩张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李晖;李志英;刘大邦;易娜;杨树华;李国彦;;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月亮山景区景观格局动态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陈彦光;;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形式、量纲和局域性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华;;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Lowry模型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张勇;;论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沿线土地利用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梁进社;逆序的Beckmann城镇等级一规模模式及其对位序一规模法则的解释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8 周洁;空间聚集的经济后果[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9 陈玉涛;;旅游区位非优区开发策略实证研究——以滨州市为例[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开宇;张艳芳;杨青生;;基于CA模型的西安城市空间扩展模拟及误差分析[J];测绘科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郝晋珉;周宁;王丽敏;郭德吉;;黄淮海平原村庄空间结构优化—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荣宝;董玉祥;陈梅英;;基于GECM与CA+ANN模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模拟[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曹滢;王鹰翅;;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与实施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庞西磊;黄崇福;赵思健;;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与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跟踪[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士君;宋樝;;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观[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6 陆汝成;黄贤金;左天惠;肖思思;赵小风;张兴榆;;基于CLUE-S和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范宇;杨桂山;涂小松;;基于城市扩张的土地储备数量预测研究——以南京市区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宁敢;郑新奇;辛颖;吕利娜;邓婧;;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力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9 段兆广;张伟;朱跃华;;略论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与建设[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吕斌;徐勤政;;我国应用城市增长边界(UGB)的技术与制度问题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梁;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方法及其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咏华;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健;天津海河综合开发规划的实践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赵楠;区域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占;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丽丽;沿海工业园区用地用海布局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庆安;基于RS与GIS的安福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小前;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扩展及预测模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雪梅;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扩张分析及场景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宁敢;基于群体智能及CA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杨倩;基于广义运输成本的港口腹地划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苑庆庆;大连港腹地划分的断—电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华;;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Lowry模型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耘;冯中越;郭崇义;;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陆锋,周成虎,万庆;基于特征的城市交通网络非平面数据库的实现[J];测绘学报;2002年02期
4 刘小平;黎夏;;Fisher判别及自动获取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J];测绘学报;2007年01期
5 余颖,扈万泰;紧凑城市——重庆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6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7 潘泰民,曹连群,孙洪铭;首都的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83年05期
8 张文忠,刘旺;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特征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9 朱玮,王德;大尺度城市模型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10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定;;开埠以来长沙城市空间的演变[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巨澜;;哈维城市空间理论述评[J];黑河学刊;2009年02期
3 何璐;陈刚;;混沌学语义下城市空间“无序化”新解[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高春花;孙希磊;;城市空间的伦理学批判及其意义——以大卫·哈维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贺程;;文化混杂视角下的城市空间与政治再现[J];前沿;2012年11期
6 刘路;;论新媒体对城市空间的四重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李雄飞;《唤起文化,创造美丽幽默、有艺术魅力的城市空间》[J];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8 戴淑庚;论上海市的城市空间置换[J];城市问题;1994年06期
9 戴淑庚;上海城市的空间置换与人口再分布[J];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10 高春花;;城市空间的哲学阐释[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斌;;尺度调整背景下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原因、机制、后果与规划引导——以南方F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永坚;;城市空间基础信息系统与网络GIS技术探讨[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王代容;曾奕东;廖飞雄;;华南城市空间绿化的应用与发展[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5 赵明;;榕树下的城市空间[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乔永学;韩晓光;;北京“单位大院”的历史变迁及其对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胡京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价值理性的初步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潘斌;;城市空间功能提升中的创意产业集聚策略——以上海大柏树地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筱;;转型时期深圳城市空间管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吕拉昌;;城市创新职能与城市空间创新体系[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自由建筑评论人 李tD;作为空间的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2 记者 傅华云 骆辉 谢松 高洁 余红举 葛静 王小刚 杨志闻 浦敏 熊家福 刘惊天;关注城市空间安全隐患[N];南昌日报;2008年
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 高春花 孙希磊;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反思[N];光明日报;2011年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佳;和谐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正义问题[N];湖北日报;2012年
5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第八设计所8-A-2室主任 刘淼;刘淼:承接城市空间的延续[N];中华建筑报;2012年
6 王瑾瑾;城市空间与心灵建构的有机关联[N];学习时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曦;城市空间中的基因遗传与创新[N];中华建筑报;2013年
8 王洁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关于“淮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几点体会[N];淮南日报;2014年
9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杨晓星 通讯员 张姝;市政协昨视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N];青岛日报;2014年
10 实建;期待城市空间文化的和谐共生[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X;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聂蕊;基于可持续减灾的御灾性城市空间体系构建和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汪勰;工业经济阶段增长推动城市空间跳跃拓展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吴端;针对城市主题事件的城市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于卓;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增长中的量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代娟;基于SLEUTH模型的区域空间演变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观礼;基于公共交通的城市空间增长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余侃华;走向理性增长的城市空间实现途径初探[D];长安大学;2008年
3 马方进;近代成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1840-1949)[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杜聪;济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小龙;欠发达地区小城市空间生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烨;网络信息化对城市认知和城市空间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9年
7 樊涛;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红霞;城市空间增长对交通需求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邓雪nr;乌托邦中的城市空间[D];郑州大学;2003年
10 蒋莉莉;城市空间紧凑布局模式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36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63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