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别化——关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法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区域发展差别化——关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法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发展差别化 概念内涵 基本条件 支撑条件
【摘要】:作为"《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30年》战略方针的思考"一文的撰后余思,笔者对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差别化问题继续思考,深入分析了其概念和内涵,研究提出选择区域发展差别化战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支撑条件,以期进一步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键词】: 区域发展差别化 概念内涵 基本条件 支撑条件
【分类号】:F299.21
【正文快照】: 城市规划CITYPLANNINGREVIEW【修改日期】2015-02-16(2015)03-0034-08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无论是“区域”还是“体系”,都自然存在着差别的内涵,全国城镇体系、省域城镇体系固然差异丰富、显著,市域或小至县域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是因区域的大小而差别的尺度不同,因体系的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泉;;《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30年》战略方针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2年09期
2 胡俊成;差异化——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战略[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枫云;;城市发展路径研究的主要观点[J];城市观察;2009年03期
2 张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3年01期
3 方舟;周勇;范鑫;;基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河池市城镇体系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年07期
4 张泉;刘剑;;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三规合一”的关系——从“三结构一网络”谈起[J];城市规划;2014年10期
5 顾朝林;;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J];地理研究;2015年04期
6 盛世豪;包浩斌;郑剑锋;;基于“质量维”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发展探讨[J];理论与改革;2010年02期
7 张伟;黄胜恩;;中原城市群的差异化经营策略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周怡;黄伟;;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形象广告——中国首家城市形象电视广告的诞生及其影响分析[J];新闻界;2007年02期
9 薛华培;崔洁;;城镇空间结构重组与联合发展策略——以江苏沿江地区过江通道建设为背景[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王丹;黄华明;;村域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格局特征——以江苏省扬州市市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怡;黄伟;;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形象广告——中国首家城市形象电视广告的诞生及其影响分析[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赵建华;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郑州城郊宜农社区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君君;“中部崛起”的多极化网络式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彩虹;兰州城市化发展模式及水平预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洪;注意研究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的新趋势——在"'2004全球脑库论坛"开幕式上的书面致辞(摘要)[J];开放导报;2004年05期
2 赵大友;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跃军,张锦;区域发展战略西移中的区域均衡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人口学刊;2003年05期
2 陆大道,刘卫东;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3 ;长江中游经济区域发展的建议[J];港口经济;2003年03期
4 黄根兰;区域发展:何处寻求大智慧[J];中国改革;2003年08期
5 黎列;;谋求民营经济大发展 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6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的国际比较[J];浙江经济;2005年08期
7 刘文超;以科学发展观解读“统筹区域发展”[J];理论界;2005年01期
8 蒋巨峰;统筹区域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四川省情;2005年01期
9 徐晓海;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发展中的制度安排[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坚;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区域发展的探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8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9 薛健;;对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10 葛昭攀;王铮;;我国经济的收敛性及区域发展的多重均衡态实证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魏健 记者 王亦卫;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讨会举办[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广平;我省部署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N];贵州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杜斌伟;全市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召开[N];陇东报;2011年
4 记者 秦菲菲;国家级开发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吴涛;我国区域发展日趋均衡[N];西部时报;2012年
6 记者 李亚冰;《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国务院批复[N];承德日报;2012年
7 马志刚;统筹区域发展新起点[N];经济日报;2012年
8 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六盘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宁夏片区规划解读[N];宁夏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萍 通讯员 袁业飞;解放思想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全面实现祁连七个区域发展目标[N];祁连山报;2012年
10 记者 赵虹 李平 特约记者 杜登波 岑飞;从一生之城看如何谋划区域发展[N];十堰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晏涛;促进中部崛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3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4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国茂;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李鹏嵩;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郑莹;基于区域发展的项目选择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穆晓敏;山东省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协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育梅;胡锦涛统筹区域发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吴得文;福建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66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66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