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中国生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中国生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数据包络分析 生态城市 土地利用效率 规模收益
【摘要】:中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与之伴随的土地资源短缺、环境等瓶颈问题,使城市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在城市转型发展上做文章,即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唯一选择。中共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在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我国城市发展转向了生态城市的方向。土地作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也承载了整个城市的生态与民生。为此,本文将生态城市与土地利用结合起来,研究了目前我国生态方面表现优秀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试图总结出生态城市在土地资源投入产出方面的宝贵经验,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先是选取了25个国家权威机构评选出来的生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这些城市的经济、生态、民生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然后在科学的指标选取原则的指导下,确定各方面的投入产出指标,并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中找出各项指标的数据。之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生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模型,利用模型计算三个方面的相对效率。深入分析各项结果,列出一些提高生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最终得出文章的三点结论:25个生态城市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面有突出的表现;我国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尚未达到最优水准;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则是要“以人为本”,其目的还是为了建设一个适宜人类生产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生态城市 土地利用效率 规模收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1章 绪论6-14
- 1.1 研究背景6-7
- 1.2 研究目的7-8
- 1.2.1 宏观角度7
- 1.2.2 微观角度7-8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8-11
- 1.3.1 国外研究情况8-9
- 1.3.2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4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11-13
- 1.4.1 研究思路11-12
- 1.4.2 研究方法12
- 1.4.3 研究内容12-13
- 1.5 论文结构图13-14
- 第2章 相关理论依据和概念14-18
- 2.1 相关理论依据14-16
- 2.1.1 土地资源学14
- 2.1.2 地租理论14-15
- 2.1.3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15
- 2.1.4 土地规模经济理论15
- 2.1.5 可持续发展理论15-16
- 2.2 相关概念16-18
- 2.2.1 生态城市16
- 2.2.2 土地16
- 2.2.3 土地利用率16-18
- 第3章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18-21
- 3.1 DEA方法简介18
- 3.2 DEA方法的基本模型18-19
- 3.3 BC2模型19-21
- 第4章 决策单元的选取21-35
- 4.1 生态城市比选21-22
- 4.1.1 生态城市评选标准研究21-22
- 4.1.2 决策单元的选取22
- 4.2 选取城市的基本情况介绍22-35
- 4.2.1 基本情况分析22-24
- 4.2.2 经济情况24
- 4.2.3 生态情况24-28
- 4.2.4 居民生活情况28-33
- 4.2.5 中国生态城市现状总结33-35
- 第5章 中国生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35-52
- 5.1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及数据35-41
- 5.1.1 指标选取的原则35-36
- 5.1.2 经济指标的选取36
- 5.1.3 生态指标的选取36-37
- 5.1.4 民生指标的选取37-38
- 5.1.5 数据来源38-41
- 5.2 生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及分析41-48
- 5.2.1 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及分析41-44
- 5.2.2 生态效率评价结果及分析44-46
- 5.2.3 民生效率评价结果及分析46-48
- 5.3 提高生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些对策建议48-52
- 5.3.1 改变政府观念,强调可持续协调发展48-49
- 5.3.2 工业企业将生态环保纳入到企业管理准则49-50
- 5.3.3 提升城市居民绿色消费观念50
- 5.3.4 各种环保组织行动起来,提高参与环保的话语权50-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捷,孙钰;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若干建议[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徐磊;卫衍武;;交通引导下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4期
3 闻海燕;;中心镇建设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J];浙江经济;2012年07期
4 赵静蓉;周忠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5 王海涛;娄成武;;公共管理视阈下的土地利用效率与政府行为取向[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02期
6 梁流涛;许立民;;生计资本与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7 陈伟;吴群;;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04期
8 李永乐;舒帮荣;吴群;;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9 魏雯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年08期
10 孙钰,姚晓东;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路径选择[J];经济师;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文新;周璞;;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倍慎;徐理;周勇;;PCA-DEA模型在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中的应用[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徐美;欧阳芳辉;;“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新宇;陈兴鹏;崔理想;李恒吉;;基于超效率DEA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邵挺;崔凡;范英;许庆;;土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与异地占补平衡[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6 张莉;徐现祥;;人口跨区流动: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局长 赵龙;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深化改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记者 李爽;我市充分运用调控手段 综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年
3 赵莹霜 李根权;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N];石家庄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谈军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产业结构调整[N];联合时报;2012年
5 记者 荣林 通讯员 建锋 蒋俊;泰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N];泰州日报;2006年
6 记者 赵红梅;严格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N];河北日报;2012年
7 记者 黄欢 周永刚 何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为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有力保障[N];南昌日报;2014年
8 记者 应建勇;严格土地管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N];浙江日报;2004年
9 记者 应建勇 通讯员 李风;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N];浙江日报;2004年
10 ;上海市杨浦区:以供给引导需求 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德军;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琳;脱钩视角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与提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2 岳瑞峰;基于DEA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素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中国生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夏露;福建省23个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扬州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绍敏;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迟百余;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欣;不同模式下农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效率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9 徐莉;农村流转过程中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庆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7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69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