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约束、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本文关键词:能源约束、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节约型 内生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
【摘要】: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揭示了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转型的内生机制,理论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技术进步的绿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绿色技术进步显著地提高了行业TFP增长率,同时降低了行业污染排放;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同时提高产品清洁度和企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是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转型的内生动力。未来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调整与转型过程中,应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引进与市场化推广。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节约型 内生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转型:理论机制及经验证据”(714630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转型:理论及实证”(2014M560535)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工业增长转型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成本节约的视角”(14YJ13) 江西省社科人文基地项目“GDP锦标赛竞争下的环境规制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JD1454)
【分类号】:F124;F224;F426.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自1978年实行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并举的政策以来,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然而,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一般趋势一样,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的是能源与其他矿物资源的大量消耗,增长奇迹的背后是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2013年以来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雾霾笼罩就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小钢;王自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与绿色增长转型——基于中国33个行业的实证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2期
2 孙琳琳;任若恩;;资本投入测量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3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4 岳希明;任若恩;;测量中国经济的劳动投入:1982—2000年[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5 聂爱云;何小钢;;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凡:环境规制与政策组合[J];改革;2012年04期
6 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7 秦鹏;代霞;;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序演变、影响因素与管控路径[J];求索;2015年01期
8 何琼;;中国碳排放、贸易、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传春;张雅静;;安徽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葛和平;曹家和;;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R&D)投资的策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3 罗显扬;赵华富;周国兰;段学艺;曹雨;周富裕;;贵州省风冈县田坝村茶树栽培循环经济集成技术“3R”分析与应用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4 杨秀艳;;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陈洁;吕廷杰;;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看我国电信改革成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尽法;吴育华;潘海生;;基于Malmquist指数的钢铁企业效率测度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张晓秋;冉茂盛;徐磊;;成人高等教育对重庆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维栋;;和谐发展与技术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章汝先;;论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与根本出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3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殷醒民;;30年中国工业生产力“数量革命”的经验解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7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经济全球化、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分配份额[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苏迅;干飞;;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研究综述[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许相敏;祁支锐;;基于灰色聚类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弹性系数测算[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芬;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其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3 黄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梁海灿;基于实物期权的高校科研人员绩效评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响;低碳经济视角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D];南昌大学;2010年
9 房晓丹;土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基于长三角面板数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邱丽平;当代中国发展观的演变与历史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明德;赵鑫鑫;;从金砖国家国际合作的视角看气候变化时代的中国能源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赵细康;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善同;何建武;;从经济、资源、环境角度评估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J];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4 张国生;梁坤;李欣;;油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定位[J];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04期
5 梁朝晖;;经济增长条件下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理论与实证[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6 龙志和;陈青青;;中国CO_2排放与经济增长联动性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1年04期
7 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8期
8 翁非;;中国能源结构特征及发展前瞻[J];经济视角(下);2012年01期
9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10 孙琳琳;任若恩;;资本投入测量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妤丹;;福建省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的意义及障碍分析[J];引进与咨询;2006年07期
2 胡忠瑞;;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11期
3 王国强;;绿色技术创新——港口科技创新的新思路[J];港口科技;2010年09期
4 赵丽缦;崔沪;;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J];管理观察;2013年33期
5 秦书生;;绿色文化与绿色技术创新[J];科技与管理;2006年06期
6 韩春;张建设;;太湖流域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9年03期
7 王国强;;绿色技术创新——港口科技创新的新思路[J];港口装卸;2010年06期
8 王鹏;王灿华;;珠三角港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城市观察;2011年04期
9 彭攀;王克强;;论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彬,赵晶;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管理;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佳妮;王灿;;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出路——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为视角[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茹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借鉴国际经验 促进绿色技术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2 姜洪斌;环境与发展“双赢”需要绿色技术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1年
3 通讯员 李宁;连成集团开展新一轮绿色技术创新活动[N];东方城乡报;2011年
4 记者 许巍;衣食住行期盼“绿色”[N];中国质量报;2000年
5 胡立彪;积极面对“绿色壁垒”[N];中国质量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yN淼;张震宇委员:发展生态工业要“大步快走”[N];中国工业报;2014年
7 景治国;绿色经济促进英国经济活力[N];学习时报;2012年
8 汉酣;我国代表团赴韩国参加第四届亚洲地区胶黏剂大会[N];中国包装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星;我国循环经济建设进程中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玉;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董炳艳;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昕;绿色技术创新的政府激励手段[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妤丹;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邵俊峰;绿色技术创新及其政府管理——技术时代的反思与构想[D];广西大学;2003年
6 赵晨光;绿色技术创新的商业化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7 孙飞;辽宁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支持研究[D];沈阳大学;2013年
8 朱益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9 张朝丹;煤炭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张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税收筹划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2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0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