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7:33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他们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农民工如何向市民转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了人的核心地位。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农民工都以异地转移为主,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民工在城镇都无法享受同城镇居民平等的待遇。如何合理有序的引导农民工向不同规模城镇流动并向市民转化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在大连市内收集的413份农民工调查数据,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分为本地和异地两种形式,探讨各种因素对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以及推拉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迁移成本-效益理论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随后采用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各类因素对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特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技能情况)、就业经济因素(月收入、个人月均消费)、社会生活因素(朋友数量)、心理因素(身份认同、对城镇的满意度、市民化城镇规模选择)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有高度相关性。接下来采用分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逐步加入个体特征因素、就业经济因素、社会生活因素和心理因素后分析对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本地市民化意愿比较强烈;年龄和技能情况对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有显著影响;就业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社会生活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工的有序市民化和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农民工 本地市民化 异地市民化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12.6;F29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标10
- 1.1.3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9
- 1.2.1 国外研究情况11-15
- 1.2.2 国内研究情况15-17
- 1.2.3 研究述评17-19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9-22
- 1.3.1 研究内容19
- 1.3.2 研究方法19-20
- 1.3.3 技术路线20-22
- 2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22-35
- 2.1 相关概念22-25
- 2.1.1 新型城镇化22
- 2.1.2 农民工22-23
- 2.1.3 农民工市民化23-24
- 2.1.4 本地市民化与异地市民化24-25
- 2.2 研究框架25-35
- 2.2.1 理论基础25-26
- 2.2.2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26-30
- 2.2.3 实证研究框架30-35
- 3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5-52
- 3.1 研究设计35-37
- 3.1.1 研究工具35
- 3.1.2 抽样方法35-36
- 3.1.3 样本特征36-37
- 3.2 影响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37-44
- 3.2.1 个体特征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37-40
- 3.2.2 就业经济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40-41
- 3.2.3 社会生活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41-43
- 3.2.4 心理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43-44
- 3.2.5 小结44
- 3.3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44-49
- 3.3.1 控制变量的建立44-45
- 3.3.2 回归分析45-49
- 3.4 研究结论49-52
- 4 促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的对策建议52-60
- 4.1 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52-56
- 4.1.1 完善农民工的就业和技能培训机制52-54
- 4.1.2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54
- 4.1.3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54-55
- 4.1.4 落实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55-56
- 4.2 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度和心理认同感56-57
- 4.2.1 吸引农民工参与多元化活动56
- 4.2.2 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56-57
- 4.2.3 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动态57
- 4.3 建立适宜的城市接纳机制57-60
- 4.3.1 相关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与出台57-58
- 4.3.2 因地制宜的进行城镇建设58-59
- 4.3.3 政府的正确引导59-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8
- 附录A 农民工状况调查表68-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1-72
- 致谢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传江;程建林;;我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经济纵横;2007年07期
2 刘妮雅;杨伟坤;马宇博;;河北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70期
3 刘传江;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二) 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11期
4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5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6 陈前虎;杨萍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4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5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