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组屋政策的成功之道与题外之意——兼谈对中国保障房政策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组屋政策的成功之道与题外之意——兼谈对中国保障房政策的启示
【摘要】:组屋政策的成功既在其良好的政策环境,更在其土地、资金、建设、管理方面精巧的政策安排。当中低收入者的住房被政府有效保障时,保障房政策可被赋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价值追求。将住房问题分计划和市场两部分,保障应保障者的住房需求,可大幅缓解政府楼市调控压力。中新虽国情迥异,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不存在某些类似新加坡保障房建设的关键条件。在做好制度建设、配足人力物力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为中低收入者分类分级提供保障房是组屋政策对中国最大的启示。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加坡 政府组屋 保障房 公积金 城市规划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都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问题研究”(编号:12BGL1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99.339
【正文快照】: 新加坡建成了世界上保障范围最广的公共住房体系,让80%以上公民住在宜居的政府组屋(以下简称组屋),被誉为“世界公共住房政策最成功的典范”。[1]我国学界对新加坡组屋政策一般评介较多,深入研究偏少,且所用数据资料多较早,未及组屋政策的新变化。已有的研究集中在四个方面: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启文;;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房地产;2011年07期
2 夏玉清;;试论新加坡组屋政策与国家认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丹娜;胡振宇;;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J];住宅科技;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樝;;奥氏多中心理论及实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军霞;;整体政府的知识协作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虞崇胜;;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小博;;城市住宅小区业主自治法律问题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张京祥,李建波,芮富宏;竞争型区域管治:机制、特征与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6 盛云;徐雪梅;;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系统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7 朱宪辰,章平;共享资源自发供给制度的产生——一个动态演化模型解释[J];财经研究;2005年07期
8 杨瑟;杨溪;陈坦玉;;从主体特性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S1期
9 易志斌;马晓明;;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与城市管理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9年03期
10 樊晓娇;;自主治理与制度分析理论的进化——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学术思想发展的逻辑轨迹[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秀琴;县级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及能力提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侯雅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海秋;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桂云;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治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保障房大提速中的五大隐忧[J];房地产导刊;2011年04期
2 ;温家宝:今后5年建3600万套保障房——温家宝总理答网友问[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1年04期
3 杜亨庆;正免;;建设保障房就是硬任务[J];建筑工人;2011年06期
4 本刊编辑部;;“中考”成绩堪忧 保障房建设求解[J];城市住宅;2011年07期
5 曹建海;孙万彬;;保障房建设诸多异化根源[J];人民论坛;2011年19期
6 高霞;;保障房建设的资本支撑[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7 欧阳尾秀;;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势在必行[J];人民政坛;2011年07期
8 牛刀;;保障房为谁而建[J];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2011年06期
9 高伟;;保障房建设“你能快些走吗”——保障房信息公布大限已过 响应者寥寥房企冷淡[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7期
10 孙瑞灼;;允许单位自建保障房需防造成新的不公[J];中华建设;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会议上半场问答[A];2011年秋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7期)[C];2011年
2 郑涛;;保障房住区使用的评估体系研究——基于扬州市中心城区已建保障房调研的分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3 黄灵;张德海;陶帅;;预制装配式建筑在保障房中的应用意义[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2年
4 陈杰;;中国保障房建设中的几点理论探讨——“保障房”应该正名为“公共住房”[A];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12年
5 陈刃心;;福州市节能省地型保障房建设的运行与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章毓婷;王承慧;;南京南湾营保障房社区商业设施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7 平新乔;;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模式探讨[A];2011年秋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7期)[C];2011年
8 陈旭;;保障房与低收入工作的空间不对称性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9 张曙光;;由市场提供廉租房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10 翟坤;卢嘉;梅荣利;;多元化的保障房动态链模式与选址规划研究——以滨海新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迅W,
本文编号:829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829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