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发布时间:2017-09-15 00:01

  本文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要素禀赋 耦合度 耦合协调


【摘要】: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性,并对各地区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速度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性没有发生明显波动,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且呈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1981—2011年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已由改革开放初的低度耦合协调发展成为高度耦合协调;各地区间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地区两者间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度耦合协调型,北京和西藏两地仍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仅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省为高度耦合协调型。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选择与当地要素禀赋相适应的技术类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技术本身的效率。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要素禀赋 耦合度 耦合协调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农产品价格传导及其收益分配机制研究”(编号:20110146110008)
【分类号】:F323.3;F224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要素禀赋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大量农业用地;“人口红利”优势正逐步消失,农业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吾买尔江·艾山;麦力开·色力木;;90年代后新疆农业生产效率性研究[J];前沿;2013年06期

2 姜山;高怡;王定红;;产业技术选择与技术信息生态环境耦合作用关系分析[J];情报科学;2014年02期

3 余彪;;农村土地整治的两种模式比较及启示——来自湖北四县市的调查[J];荆楚学刊;2014年02期

4 白蕴芳;;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白蕴芳;陈安存;;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6 黄斌欢;姚茂华;;从打造市场到回应社会——皖南T县生态秩序的构建逻辑[J];中国农村观察;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传喜;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春海;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黄茂兴;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白蕴芳;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尽法;项目绩效预算决策分析与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许朗;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研究——能力、效率与模式[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姜雨;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适配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李惠娟;基于城市能力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2 杨梅焕;曹明明;雷敏;;陕西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演进分析[J];人文地理;2009年03期

3 王晓虹;;基于协同论的旅游发展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贺雪峰;;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J];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6 李飞跃;;技术选择与经济发展[J];世界经济;2012年02期

7 庞闻;马耀峰;杨敏;;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比较研究——以上海、西安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12期

8 钱贵霞,李宁辉;粮食主产区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J];统计研究;2004年10期

9 钟霞;刘毅华;;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热带地理;2012年05期

10 雷钦礼;;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剑雄;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扩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47期

2 王学鹏;安徽省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和创新[J];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3 张全红;;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55期

4 黄乐珊;孙泽昭;李红;;增加农民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分析[J];甘肃农业;2007年09期

5 魏锴;杨礼胜;张昭;;对我国农业技术引进问题的政策思考——兼论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4期

6 谭庚山;试论农业技术进步[J];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7 郑念;完善农业技术进步机制的对策刍议[J];中国农村经济;1990年10期

8 廉保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迟缓的原因、后果与对策[J];江淮论坛;1991年04期

9 顾海英;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测定和分析[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10 尤石和;论农业技术进步的经济效应[J];云南科技管理;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颖;钟永新;;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测算系统的研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李晶宜;高旺盛;;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3 马玉霞;;加强低碳高效农业技术研究应用[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前坚;;序言[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儒刚(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着力推进农业技术进步[N];经济日报;2005年

2 胡建奇;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思考[N];湖北日报;2002年

3 重庆大学教授 孟卫东;以技术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N];粮油市场报;2010年

4 刘云;农业技术进步呼唤良好制度环境[N];河南日报;2001年

5 重庆大学 丁谦 孟卫东;把技术进步作为反哺农业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0年

6 党国英;统筹城乡发展要有更积极的城市化政策[N];学习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林菲;挖掘科技的潜在生产力[N];农民日报;2004年

8 史晨煜;速水:发展中国家如何从贫困走向富裕[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卓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近中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 挑战与战略选择研究”课题组;未来十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有多大的提升潜力(上)[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10 胡宏勇;“援外”与“外援”好戏连台[N];张家界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永德;科技组织制度与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徐桂鹏;政策诱致下的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张本飞;农户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钢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程秋莲;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匡远配;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白诗婷;关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检验[D];复旦大学;2012年

5 张杰;吉林省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冬瑾;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性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余莲;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冯妮丹;广西农业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琦;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产业组织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张慧敏;科尔沁沙地农业技术进步对沙漠化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53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853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