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性经济发展政策 就业乘数效应 城镇化 经济集聚
【摘要】:城市制造业就业的扩张会对本地的服务业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就业乘数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城镇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估计了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服务业就业约0.435%的上升,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受益程度最大。此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对制造业就业的乘数效应产生促进作用。只有在城镇化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地区,制造业就业的扩张才会显著地促进服务业就业的增长。而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或城市规模不足的地区,没有发现显著的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地方性经济发展政策 就业乘数效应 城镇化 经济集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74)的资助
【分类号】:F424;F719;F249.2
【正文快照】: 一、弓I言过去三十几年,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内需增长乏力。这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服务业发展滞后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服务经济是后工业化经济的典型特点,其发展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人21世纪以后,世界发达国家无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2 马国霞;石敏俊;李娜;;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3 陆铭;向宽虎;;地理与服务业——内需是否会使城市体系分散化?[J];经济学(季刊);2012年03期
4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5 陆铭;;玻璃幕墙下的劳动力流动——制度约束、社会互动与滞后的城市化[J];南方经济;2011年06期
6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8期
7 程大中;;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与中国的服务性消费[J];世界经济;2009年03期
8 陆铭;欧海军;;高增长与低就业:政府干预与就业弹性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钊;;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刘致良;;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庄尚文;王永培;;商品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王德章;;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6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7 喻美辞;;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8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9 赵德海;贾晓琳;;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外包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10 赵婉莹;卢林;;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4 周国华;王岩岩;;服务型制造模式研究[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房长兴;罗和平;吴秋爽;高志永;;沈阳市机床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王珍珍;陈功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练高海;基于钻石理论的企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3 刘国光;促进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是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J];财贸经济;2002年05期
4 杨向阳,徐翔;中国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1期
5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6 李培林;;从调整收入分配入手扩大内需 构建和谐社会[J];财贸经济;2006年11期
7 张军;;所有制、厂商规模与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的决定:解释及其政策含义[J];产业经济评论;2002年01期
8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9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10 吴木銮;林谧;;政府规模扩张:成因及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芳;;新疆服务业就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付强;;甘肃省服务业就业效应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12期
3 李迎君;;服务业就业对我国总就业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11年04期
4 潘思思;蒋敏敏;;汇率变动对中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11年08期
5 李静;刘英基;;城镇化进程中的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6 殷阿娜;;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1期
7 白晔;;浅析服务业就业效应的研究综述——基于理论方法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年32期
8 ;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年09期
9 ;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主要渠道[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年11期
10 徐松峦,甄大春,刘元海,王洪;吉林省服务业就业潜力测算[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庆斌;;群众性创业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2 ;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群;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力还不强[N];解放日报;2012年
2 董明月;强力撬动我国服务业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通讯员 吴刚 记者 刘银昌;淮南市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N];淮南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丁泉燕;我州服务业就业空间较大[N];博尔塔拉报;2009年
5 朱磊;这个指标很重要[N];经济日报;2013年
6 黄继汇;美金融服务业就业状况不佳[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杜海涛;培育更多的“拉面经济”[N];人民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汪璐 记者 洪光豫;前3季度我市服务业就业容量扩大[N];杭州日报;2009年
9 符悦 记者 张_g希;到2020年成都建成国家区域性服务业核心城市[N];四川日报;2014年
10 翁灵娜 周燕 冯利军;我市前三季度服务业稳步发展[N];湘潭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啸吟;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实证与理论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朋;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王珊娜;北京市服务业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吴静茹;广西服务业就业创造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乔丽娜;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吕冰茹;城市化背景下服务业就业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6 朱磊;云南省服务业就业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肖祥辉;西安市服务业就业容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诗昊;上海城市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就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9 付强;甘肃省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就业影响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10 辛红;广东省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56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85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