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测度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测度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服务业 耦合协调 数据包络分析(DEA)
【摘要】: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耦合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实证研究了1981-2013年间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发现:从总体效应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具体效应看,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效益提升的推动作用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服务业发展对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但对经济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趋于弱化,对空间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也相当有限。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 耦合协调 数据包络分析(DEA)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EYC018)
【分类号】:F299.21;F719
【正文快照】: 〔修回日期〕2015-09-09一引言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辛格尔曼通过分析1920-1970年间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力转移过程,指出城镇化是促进一个国家由农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重要因素,并最早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1]。丹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松林;李清彬;武鹏;;对中国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双重滞后的一个解释——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2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3 李程骅;郑琼洁;;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探讨——基于江苏省域的样本检验[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大春;;安徽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郑吉昌,夏晴;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整合效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吴涛;李姗姗;;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小萌;忻展红;;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对加速产业增长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陈岩峰;中国服务业发展特点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6 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7 曾国平;严兰丽;;重庆第三产业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8 蒲艳萍;陈娟;;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与协整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厉守卫;;影响浙江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10 余东华;范思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与出路[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3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沈明伟;基于虚拟世界经济的服务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文政;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庄霖;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黄声兰;江西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罗顺风;中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鹏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假设与验证[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2 高帆;;交易效率的测度及其跨国比较:一个指标体系[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3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4 蔡军;;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化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5 李健英;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低相关性分析[J];城市问题;2002年01期
6 胡拥军;李志阳;毛爽;;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事实、悖论与解释[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7 郭文杰;;服务业增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8 耿海青;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9 葛立成;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10 方俊伟;刘银;;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协整及Granger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爱林;;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J];重庆行政;2002年03期
2 姜爱林;;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J];资料通讯;2002年03期
3 金诚;中国城镇化——机遇与挑战[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4 陈静,孟庆艳;中国城镇化之路该如何走[J];小城镇建设;2005年06期
5 汪光焘;;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2006年07期
6 孔凡文;苏永玲;;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55期
7 孔凡文;;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71期
8 张雯;;通过产业优化解决就业推动中国城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杜爱萍;;中国城镇化回顾与战略选择[J];行政论坛;2008年05期
10 ;中国城镇化步入黄金发展期[J];资本市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金泉;;中国城镇化的过程、现状与前景[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伍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深化研究[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3 谢扬;;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研究[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大会交流论文集[C];2006年
4 刘芸;樊晟;;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制度革新[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马庆斌;;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当前态势与“十二五”政策展望[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6 温来成;;政府公共服务与中国城镇化进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曹广忠;刘涛;;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地区贡献的内陆化演变与解释——基于1982-2008年省区数据的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徐高;;理解中国城镇化的人口视角[A];2012年冬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2期)[C];2013年
9 张雷;唐志鹏;黄园淅;李江苏;;中国城镇化的节能减排路径选择[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王国平;;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的五个问题[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研究员 郭占恒;中国城镇化面临三大结构性调整[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2 陈进玉;中国城镇化不能搞一刀切[N];东方城乡报;2013年
3 上海财经观察人士 陈宁远;中国城镇化的愿景:向世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N];东方早报;2012年
4 朱淀 段进军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中国城镇化的空间转型:由蔓延到紧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潘家华;中国城镇化不走发达国家老路[N];中国人口报;2013年
6 记者 李芊;今年中国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3.37%[N];北京商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肖连兵 牛梦笛;“中国城镇化发展坚定我们的信心”[N];光明日报;2013年
8 相伟;中国城镇化的五大阶段性难点[N];建筑时报;2013年
9 记者 彭华;中国城镇化质量排名雅安居272位[N];雅安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莹;中国城镇化规划要有数据支撑[N];中国企业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才山;中国城镇化的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孔凡文;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储德平;中国城镇化发展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斌;2000-2010年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张楚凝;“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3 邹义男;中国城镇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代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牟小林;中国城镇化进程及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赵雯;法国城镇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外交学院;2015年
7 刘敏;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中国城镇化道路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王常雄;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人口流动、就业与收入[D];苏州大学;2006年
9 田要武;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的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朱孔芬;“以人为本”视角下的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4年
,本文编号:894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89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