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冲突发生机理与过程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冲突发生机理与过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快速城镇化 社会冲突 制度模糊性 利益分配 成本转嫁
【摘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资源价值结构和经济机会水平发生了重大改变,模糊的制度规则未能及时、有效调整以反映新的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争夺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的社会冲突频发,而地方政府的介入及其凭借强制力对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进行的策略性分配使得冲突变得更加复杂与剧烈。本文用简单的博弈论模型来展示城镇化利益分配的基本情境、利益分割中的不对等博弈以及谈判破裂后的抗争策略选择博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境进行了延展分析。研究表明:关键行为者为获得城镇化利益而展开争夺,他们围绕城镇化利益分配存在着根本性利益冲突。通过利用制度规则模糊性提供的机会,地方政府和强势利益团体,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日益严重地侵犯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权利边界,利益攫取和成本转嫁越来越厉害。在城镇化的利益分割严重不对等和公共权利非均等覆盖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也不愿意忍气吞声,运用"弱者的武器"进行抗争成为他们的理性选择。在制度规则形同虚设的情况下,现有体制鼓励了极端抗争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地方政府往往陷入越维越乱的维稳怪圈,社会冲突呈现出燃点低、爆点多、不断蔓延的特征。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快速城镇化 社会冲突 制度模糊性 利益分配 成本转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利益主体行为扭曲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编号:14YJC63007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府空间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机制研究”(编号:14CZZ023)
【分类号】:F299.21;D669
【正文快照】: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型社会。我国城镇化不仅是一个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的低效向高效发展转化的过程,而且存在着显著的分配效应,城镇化发展的收益和成本并不均等地由各个利益主体获取和承担。资源非农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流动群体的不断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杰;曲伟强;;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利益机制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8年05期
2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折晓叶;;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J];社会学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鹏;娄成武;;群体性事件中的县政治理透视——基于政策冲突视角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2 粟雄飞;李尔平;甘日栋;;社会泄愤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基于体制性层面的宏观视野[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3 汤蕴懿;张怡凡;;社会管理创新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与发育前瞻[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2期
4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5 廖卫民;;群体性事件爆发机制与舆论监督时机选择——基于核物理理论的一种对比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刘中起;;转型期群体性社会冲突:特性、动因及其“安全阀”机制研究[J];城市观察;2011年05期
7 王勇;李广斌;;苏南乡村聚落功能三次转型及其空间形态重构——以苏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07期
8 童悦;;关于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4期
9 陈绍军;刘玉珍;;城市房屋拆迁中“钉子户”的博弈逻辑——以N市被拆迁户为例[J];东疆学刊;2011年01期
10 夏凌捷;;略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及防范[J];东南传播;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爱平;余雁鸿;;组织化忽悠: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学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吴同;;维权过程中工人的自我组织与守法策略——对上海SNS企业的个案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李双龙;;国家与市民社会视阈下失地农民的抗争[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董v,
本文编号:977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97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