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券商风险建模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7: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券商风险建模及应用研究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券商风险 脆性理论 复杂系统 SEM模型


【摘要】:巴林银行曾是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1995年山于其驻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李森的经营失误,在损失13亿美元之后,巴林银行宣布倒闭。在国内,光大证券曾是综合实力首屈一指的券商。2013年因为乌龙指事件遭遇1.94亿元的重大损失,遭受证监会处罚并移交司法机关。由此可见,一旦券商复杂系统的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崩溃,有可能波及整个券商复杂系统。因此券商风险管理和控制对券商乃至我国金融体系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利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剖析证券行业运营机制、研究影响证券行业风险脆性的脆性因子。在这些因子的基础上,进而利用我国109家券商的实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基础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使用IBM SPSS21进行程序运算,初步提取影响券商风险的主要脆性事件,并利用指标排序,找出我国此109家券商在各个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建模理论和方法,使用Lisre18.7专业软件对可能的脆性因子和脆性事件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脆性因子和脆性事件的数据关系结构。通过以上研究,获得了一下研究成果及结论:我国2011年109位券商数据的结构和三个潜变量分别为券商的运营能力、筹资能力和资本实力。这三个潜变量的关系为券商运营能力缺乏导致券商筹资能力缺乏,和券商运营能力缺乏导致券商资本实力差。因此,券商的破产风险集中券商运营能力上,而运营能力的缺乏会引起筹资能力和资本实力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体崩溃。由券商复杂系统脆性综合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与影响券商风险管控的根本脆性事件的相关子系统有人力资源子系统、风险管理子系统、自营业务子系统和研发子系统。我国券商在对应主脆性事件运营能力缺乏的方面应该从对应的子系统入手,采取措施提高抗脆性风险的能力,如扩展自营业务种类、杜绝依赖资本实力肆意操纵市场、杜绝违规操作、建立良好的监察机制、了解和引导投资者的认知、多样化经营业务、研发多种金融和金融衍生产品、丰富交易模式单一和提高研发认识。
[Abstract]:Bahrain Bank was a historic British old aristocrat bank. In 1995, Li Sen, general manager of its Singapore futures company, made a mistake, after losing $1.3 billion. Bahrain Bank announced the closure. In the country, Everbright Securities wa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brokerage. 2013 because of the Oolong finger incident suffered a significant loss of 194 million yuan. To be punished by the CSRC and transferred to the judiciary. This shows that once the securities complex system of any subsystem collapse. Therefor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ecurities firm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ies firms and even our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ecurities industry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mplexity science, and studies the brittlenes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isk brittleness of securities industry. Then we use the examples of 109 securities companies in China to carry out empirical research. Firstly, we use the bas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using IBM SPSS21 to program. The main brittleness events that affect the risk of securities firms are preliminarily extract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109 securities firms in China are found out by using the ranking of indicators. On this basi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re used. The data relationship structure between brittleness factor and brittleness event is obtain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ossible brittleness factor and brittleness event and its interaction mechanism by using Lisre18.7 softwar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in 2011, the data structure of 109 securities firms and three latent variables are respectively the operational capacity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hree latent variables is that the lack of operation ability leads to the lack of financing ability, and the lack of operation ability leads to the poor capital strength of securities firms. The bankruptcy risk of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concentrates on the operation ability of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the lack of the operation ability will cause the chain reaction of the financing ability and the capital strength, and eventually lead to the collapse of the whol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are human resource subsystem and risk management subsystem which affect the risk management of securities firms.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resist brittleness risk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subsystems in terms of the lack of operational capabil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brittle events. Such as expanding the types of proprietary business, stop relying on capital strength wanton manipulation of the market, stop illegal operations, establish a good monitoring mechanism, understand and guide the understanding of investors, diversified busin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financial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 rich trading model single and improve R & D awarenes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琦;;复杂系统脆性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6期

2 张伟;团队复杂系统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年02期

3 戴万稳;赵曙明;蒋建武;Steve F Foster;;复杂系统、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过程动态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6期

4 杨春宇;黄震方;毛卫东;;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之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5 李春艳;;基于复杂系统的移动图书馆信息分布建模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3年06期

6 李雪松;郭晓立;;复杂系统视角下产学研合作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年02期

7 李卓君;;基于复杂性分析的软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1期

8 叶明确,张世英;复杂系统质量生存决策的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汪俊;姚铮;崔璨;;基于Agent的金融复杂系统分析与建模方法[J];系统工程;2010年11期

10 顾基发;意见综合——怎样达成共识[J];系统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红梅;金鸿章;;基于熵理论复杂系统的脆性[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六分册)[中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2 狄增如;;复杂系统研究及其对经济系统分析的影响[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杨安华;彭清娥;刘光中;;复杂系统的自组织建模方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0年

4 殷光伟;郑丕谔;;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殷光伟;郑丕谔;;复杂系统建模综述[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成红;王飞跃;宋苏;贺建军;;复杂系统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刘佩勇;张庆灵;杨晓光;杨光;张悦;;生物复杂系统及其模型化研究方法与应用[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尊栋;贾利民;柴园园;;复杂系统普适性控制方法的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董淑英;王帅;;复杂系统的系统认识[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帆;;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系统整体性思维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琦;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其在危机分析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荣盘祥;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其理论框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罗吉贵;复杂系统中涌现形成机理的讨论[D];上海大学;2008年

4 郭健;突变理论在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薛萍;复杂系统的信息脆性风险研究及在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6 李玉剑;复杂系统中集体行为和临界现象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蔡世民;复杂系统的若干动力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李志华;复杂系统中合作涌现的几种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廖守亿;复杂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邹盛荣;双层网、群落、级联事件等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倩;基于TF-HBPN的复杂系统行为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郑晓彤;复杂系统下“生命—生态”视角的企业战略演进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巩雪;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券商风险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林德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复杂系统脆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李绍良;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镇岭;复杂系统、科学引文网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颜克胜;基于维度约简的复杂系统异常模式原因追溯[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晔;基于非合作博弈论和脆性突变理论的复杂系统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9 郭健;基于突变理论的复杂系统的脆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10 孙志平;复杂系统可靠性增长管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86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386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