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异象的市场定价——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本文关键词: 应计异象 应计风险因子 分析师会计收益预测修正 会计收益反应系数 出处:《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应用非预期股票收益定价的模型框架以及Fama和French三因子模型,研究了应计特征及应计风险因子的应计异象的市场定价并发现:(1)在公司水平下,无论是在Fama和French三因子模型下还是在非预期股票收益定价的模型框架下,应计和应计异象风险因子(CMA)均不能作为独立因子、不能解释股票超额收益。(2)同Hirshleifer et al在美国市场的发现一致,Fama和French三因子模型同样不能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应计异象。相对于Fama和French三因子模型对应计异象的检验结果,三因素模型可以部分解释中国股市的应计异象,而且,还可以完全解释中等规模公司的应计异象。(3)三因素模型对大规模公司的应计异象则出现了不能被解释的截距项,平均值为-0.104,市场错误定价可能是导致出现不能被解释的截距项的原因。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non expected stock return pricing model framework and Fama and 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 of accruals and market pricing plan risk factors of accrual anomaly and found that: (1) at the company level, both in the Fama and 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 or non expected stock return pricing the model framework, accruals and accrual anomaly risk factor (CMA) were not the independent factor, cannot explain the excess stock returns. (2) with Hirshleifer et al in the U.S. market found, Fama and 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 can not explain the stock market Chinese accrual anomaly relative to Fama and French three. The accrual anomaly factor model test results, the three factor model can partly explain the China stock accrual anomaly, but also can fully explain the medium-sized company accrual anomaly. (3) the three factors model of large-scale company The accrual anomaly appears an interceptable term which cannot be explained. The average value is -0.104. The market mispricing may be the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intercepting term which cannot be explained.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72052,71572091)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3]2088号)
【分类号】: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育蕾;王建新;丁燕;;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年05期
2 许靓静;叶桐;;应计异象研究动态述评与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罗绍德;李愈婷;;应计异象研究综述及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年06期
4 张宁;陈兰;;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计异象成因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3年05期
5 杨华军;;会计应计异象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11期
6 刘斌;杨开元;;我国A股市场应计异象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06期
7 张芬;;小议应计异象及成因[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8 汪敏铃;;应计异象研究综述与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24期
9 巴金亮;;上市公司应计异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3年13期
10 孙明;许靓静;叶桐;;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应计异象吗?[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开元;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的存在性、起因与市场表现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2 郭文博;应计异象:存在性与成因[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双洁;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和财务信息质量的应计异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邹硕;理财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异象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李佳芮;机构投资者对应计异象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军;基金业绩、基金竞争与会计应计异象[D];南京大学;2014年
5 丁燕;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池慧丰;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中国股市应计异象的影响[D];广东商学院;2012年
7 张一诺;我国上市公司应计异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赵慧肖;中国上市公司应计异象有用性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9 吕贤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应计异象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钟晓英;投资增长对应计异象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02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50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