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来自上市公司金融业股权投资的证据
本文选题:实体经济 切入点:上市公司 出处:《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优势及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投资金融业企业赚取利润;由于银行体系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还款风险较低,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来投资金融股权并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金融业股权投资行为,使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到金融体系,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提升了股票市场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实体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减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non-financial non-real estate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7 to 2015,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total equity invest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o the banking system.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isks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study found that equity investment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can lead to excessive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banking system. It shows that listed companies will take advantage of the financing advantages of formal financial channels and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draw funds from the banking system and invest in financial industry enterprises to earn profits; because the banking system has a higher degree of information symmetry to listed companies, The repayment risk is relatively low, the listed companies investing in financial shares from excessive financing in the banking system will not increase the financial risks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reflux of funds from the real economy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leads to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the virtual economy, which raises the risk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systemic risk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the entity listed compani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inancing cost of real enterprises and reduce the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of economic operation, we should guide the capital flow to the real economy reasonably.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4BJB013)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玲;朱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度量——基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6年06期
2 王永钦;高鑫;袁志刚;杜巨澜;;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6年05期
3 宿成建;;现金流信息、现金流风险与股票收益定价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6年05期
4 余琰;李怡宗;;高息委托贷款与企业创新[J];金融研究;2016年04期
5 文春晖;任国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12期
6 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年11期
7 张成思;张步昙;;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5年06期
8 许涤龙;陈双莲;;基于金融压力指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年04期
9 王国刚;;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J];金融研究;2015年02期
10 YU LUO;FRANK ZHU;;Financi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J];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泽惠;;浅谈融资筹划中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处理[J];中国商论;2017年21期
2 李慧;张梦婷;;大股东掏空动机与企业债券融资选择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刘征驰;何焰;马滔;周莎;;基于发起人视角的创意众筹异质性激励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7年06期
4 王仕宇;;众筹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新路径探究[J];时代金融;2017年06期
5 李飚;;股权众筹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时代金融;2017年06期
6 冯治臣;;浅谈企业营运资金信息化管理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萍;刘月;;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下融资风险水平度量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年02期
2 周灿;;我国股权众筹运行风险的法律规制[J];财经科学;2015年03期
3 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4 叶苏东;;城市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的偿付机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赵维纳;闫琰;赵雷;刘颢;;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风险应对机制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4年04期
6 陈跃平;;互联网金融助力传统融资模式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金融经济;2014年12期
7 周和平;陈炳泉;许叶林;;公私合营(PPP)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再分担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8 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04期
9 邓路;谢志华;李思飞;;民间金融、制度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4年03期
10 王伟;李钧;;中国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格莱珉银行的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松奇;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中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J];西南金融;2004年11期
2 张维;;论系统性金融风险控险机制的建设[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3 张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理论导刊;2005年01期
4 董小君;;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的特殊机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47期
5 向贤军;;如何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J];时代金融;2006年08期
6 马勇;;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个经典注释[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7 温博慧;袁铭;;加总模式变迁视角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评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8期
8 何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3期
9 谭瓦厦;;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研究刍议[J];中国外资;2013年08期
10 聂亚娟;;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与应对的理论审视[J];知识经济;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葛志强;张立光;姜全;;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实证及宏观审慎管理对策[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2 刘桂荣;;征信体系建设: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新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记者 牛娟娟;当前仍需做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工作[N];金融时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维护金融稳定 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N];金融时报;2012年
4 记者 孙红娟;野村证券: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正积聚[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潘正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紧迫性增加[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姚玉洁 杜放;系统性金融风险远犹未远?[N];国际商报;2013年
7 项峥;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N];经济参考报;2013年
8 董小君 博士;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特殊机理及化解对策[N];金融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苗燕;央行要求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9年
10 张平 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浅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审计揭示[N];中国审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章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大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监管与防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卫专;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与监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于华鑫;山东省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及其估测[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3 孙晓宁;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4 许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与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霞;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6 徐亚丽;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监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杨丽;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预测[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8 甘绍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衡量和防范对策[D];河北大学;2013年
9 杨扬;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及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许韶辉;金融子行业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8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64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