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用利差分析的资产证券化会计实施效果研究
本文选题:资产证券化 切入点:确认 出处:《湖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资产证券化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项伟大的金融创新,现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与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并列的第三种主流融资工具。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资产证券化会计的好坏,虽然不能左右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但对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对我国而言,资产证券化实务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虽然我国对资产证券化会计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但基本上是借鉴的国外的资产证券化会计政策。因此,对我国目前现有的资产证券化会计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 本文以资产支持债券的信用利差与发起人财务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来衡量资产证券化会计的实施效果。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会计,并指出进行“真实出售”和“不合并SPE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是资产证券化实现风险隔离进而吸引投资者和实现“表外融资”进而吸引发起人机制的基础,发起人更倾向于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真实出售”和“不合并SPE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接着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和信用利差理论,指出可以用资产支持债券的信用利差与发起人财务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来衡量资产证券化会计的实施效果。在实证研究部分,分别从被要求实现风险隔离,进行“真实出售”会计处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不太规范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两个类别,对资产支持债券的信用利差与发起人的财务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用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都未实现风险隔离,,资产证券化会计实施效果不理想。资产证券化会计在监控资产证券化业务,防范证券化风险上还有缺陷,存在被操纵的空间,未能很好的指导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后,依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Abstract]:Asset securitization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70s. As a great financial innovation, asset securitiza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capital market and bond financ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market economy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shows that the accounting for asset securitization is good or bad, although it cannot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However, the impact on asset securitization is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For our country, asset securitization practice is in a stage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issued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asset securitization accounting. But it is basically the foreign asset securitization accounting policy for referenc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ccounting is measured b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redit spreads of asset-backed bonds and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sponsors.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part, the author first introduces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asset securitization accounting.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real sale" and "non-consolidated SPE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the basis for asset securitization to achieve risk isolation and attract investors and "off-balance-sheet financing" and then attract sponsors. The sponsors are more inclined to deal with the "real sale"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non-consolidated SPE financial statements". Then, it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the theory of credit sprea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ccounting can be measured b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redit spreads of asset-backed bonds and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sponsors. There are two categories of credit asset securitization for "real sale" accounting and less standardized securitization of enterprise asse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redit spreads of asset-backed bonds and the financial status of sponsors is test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neither credit asset securitization nor enterprise asset securitization has achieved risk isol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ccounting is not ideal. Asset securitization accounting has defects in monitoring asset securitization business and preventing securitization risks, there is room for manipulation, and it fails to guide the asset securitization business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83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纪超;农发行资产风险的规避途径[J];济南金融;2001年02期
2 刘联峰;企业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J];山西统计;2001年01期
3 钟豪;谈我国的资产证券化[J];求实;2002年04期
4 钟豪;浅谈我国的资产证券化[J];企业经济;2002年02期
5 谢志华;;资产也是风险[J];财务与会计;2004年10期
6 丁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对策[J];会计之友(B);2005年02期
7 张杰;;试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8 宗军;吴方伟;;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特征及其发展建议[J];中国金融;2006年02期
9 黄涛;;拓展金融空间的现实把握——评《资产证券化手册》[J];全国新书目;2007年02期
10 钟吉鹏;许光建;;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几点思考——基于美国的经验教训与警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艾共成;;依法扩大资产风险防范空间[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晓东;金融不良资产与资产证券化[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2 纪敏;资产证券化从四方面促进金融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太原市分公司 郝卫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机制探讨[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4 王欣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浅谈资产结构动态管理机制在企业中的运用[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向冬梅;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N];经理日报;2002年
6 李证;资产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的“捷径”?[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曹蓓;资产风险加大 中小银行“组团”防冲击[N];证券日报;2012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推进资产证券化常态发展 发挥其积极作用[N];人民政协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刘振盛;资产证券化蹒跚疾行 理想与现实距离亟待制度再突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桂衍民 刘雁;从五方面防范资产包风险[N];证券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那铭洋;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利;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曜;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5 王安乐;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梁志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王志强;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理论与经验证据[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晗虹;连续时间框架下资产混合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吴佳;中国投资者金融资产国际化投资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振华;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2 马乐;论资产证券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王宁;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陈秋梅;资产证券化会计:国际模式和我国选择[D];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
5 刘浩洋;资产证券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李小友;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应用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游德铭;试论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8 蒋玉湘;我国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唐澜;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李寿男;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1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66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