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过度自信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高管过度自信 + 主成分分析 ; 参考:《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股利政策问题的探讨是现代金融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行为金融学兴起,一些学者开始放宽条件,他们试图将决策者做决策时的心理特征作为变量来研究资本市场中的问题。在公司高管人员的众多非理性行为中,过度自信是最突出的一种。本文选取2005年-2011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非金融保险类的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ST、*ST、S*ST股)为样本,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将高管持股比例、高管相对薪酬比例、公司并购次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这四个常用来替代高管过度自信的指标进行合成,尝试构建一个新的高管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引入Probit回归模型,来具体研究高管过度自信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通过实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过度自信心理会对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产生正向影响;公司获利率、公司规模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正相关,公司潜在发展机会与其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样本中有将近一半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不同公司在潜在发展机会、获利能力和公司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高管过度自信心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使用单指标来衡量高管过度自信的背景下,尝试合成一个新的代理变量来度量高管过度自信,这为高管过度自信代理指标的选择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途径。并且,运用一个新的高管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来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也丰富了行为公司金融中股利政策方面的相关研究。在现实决策中,本文的研究既有利于将行为公司金融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应用于指导公司金融决策,也能够起到促进公司重视股权激励制度对高管的激励约束的作用。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dividend policy is one of the three core contents of modern financial activities. In the 1980s, with the rise of behavioral finance, some scholars began to relax the conditions.They try to study the problems in the capital market by taking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cision makers as variables.Among the many irrational behaviors of executives, overconfidence is the most prominent one.This paper selects non-financial and insurance listed companies listed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from 2005 to 2011 (excluding STA shares) as samples, and appli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o analyze the proportion of senior executives' shareholding and the relative compensation of executives.The time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the business climate index, which are often used to replace the index of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are combined to try to construct a new proxy variable of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and introduce the Probit regression model.To study the impact of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on the cash dividend polic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overconfidence of the executive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ash dividend policy, and the profit rate, the size of the company and the cash dividend policy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nearly half of the companies in the study sample pay cash dividends,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companies in terms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profitability and company size.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on the cash dividend polic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At present, most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use single index to measure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and try to synthesize a new proxy variable to measure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This provides a new reference way for executives to choose the proxy index of overconfidence.Moreover, using a new alternative variable of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in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cash dividend policy, it also enrich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dividend policy in 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In the realistic decision-making,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s not only helpful to apply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psychology to the guidance of corporate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compan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centive constraints of equity incentiv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韫帆;陈玲;王清流;;投资者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新金融;2008年04期
2 徐韫帆;陈玲;王清流;;投资者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太原科技;2008年06期
3 佘勇军;;过度自信的成因及对投资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0期
4 邱岚;赵鹤芹;刘秀清;;投资过程中的过度自信现象研究——以一个小型调查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1期
5 罗进;李延喜;;管理者过度自信、业绩滑坡与盈余管理[J];财会月刊;2012年36期
6 高宝;;投资者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3年28期
7 程兵,梁衡义;过度自信、过度悲观与均衡资产定价[J];管理评论;2004年11期
8 薛斐;过度自信理论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3期
9 江晓东;投资者过度自信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9期
10 吴卫星,梁衡义;过度自信、流动性和资产定价*[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莲琴;;管理者过度自信、政治联系与公司投资研究述评及展望[A];当代会计评论(第4卷第1期总第7期)[C];2013年
2 王霞;于富生;张敏;;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3 陈其安;杨秀苔;;基于过度自信的金融市场委托-代理模型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薛婷;;过度自信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解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陈其安;孟卫军;;合伙公司中合伙人过度自信水平衰减速度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郑宁;;过度自信现象研究现状回顾[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陈其安;林武;;委托-代理中代理人过度自信水平衰减速度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文芳;;董事会成员特征与管理者过度自信[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声凑;曾勇;;企业家过度自信情形下创业企业项目价值的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美今;张天乐;;对“私有信息”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行为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泰证券 胡新辉;你在投资中过度自信了吗?[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郑兴祥;中国被“过度自信”了[N];国防时报;2010年
3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翁学东;过度自信与心理账户[N];健康报;2007年
4 徐富明 张鸿飞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赢家诅咒”:一种值得警惕的决策偏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淝水之战”的投资启示[N];证券时报;2011年
6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过度自信[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问 姜汝祥;企业家如何当学生?[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其仔;当心被捧杀[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邢会强;用智慧驾驭资本[N];经理日报;2011年
10 ;12种“错误”想法[N];财会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舒予;过度自信与公司治理[D];厦门大学;2008年
2 张亚楠;过度自信、信息与中国证券市场资产价格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朱广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决策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曲春青;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金融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伍如昕;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孙静;高管过度自信在盈余报告水平控制中的传导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姜伟;过度自信与资产定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陈日清;过度自信与金融市场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陈其安;基于过度自信的行为企业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肖峰雷;管理者过度自信、财务决策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江梅;过度自信、动态代理与投资的q理论[D];青岛大学;2014年
2 刘航;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王佳丽;会计稳健性、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债务融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于伟洋;董事会治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谢宗芳;在抑制因素影响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婉;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影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7 杨浩森;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管理者投资决策影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张波;突发事件下存在过度自信零售商的供应链协调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9 温琳;高管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盈余重述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崔亚莉;研发投入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关系中介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2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74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