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
本文选题:资产证券化 + 信息不对称 ; 参考:《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12期
【摘要】: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自留政策,而且应当完善豁免条款和反规避措施,以保障自留政策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risk retention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rose after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2008, and the research on related topics in China is also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is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promoters of securitization products and investors, which leads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promoters to sell low-quality loans, or to relax the screening and supervision of loans, thus causing investors to suffer losses. This also becomes the reason that countries launch risk retention policy one after another. According to signal theory and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principle, risk retention helps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However,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cost of capital and information loss of compulsory retention weaken the value of risk retention system. For the choice of optimal retention form and proportion,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retention policy should b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product structure and asset quality, and that exemption clauses and anti-circum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roved.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tention poli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荣;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J];软件工程师;2001年05期
2 刘向东;信息不对称下的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J];企业经济;2005年01期
3 王慧;关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J];中国城市金融;2003年01期
4 徐莉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企金融交易及其对策[J];企业经济;2005年02期
5 马妮;张衡;;小议资产证券化与信息不对称[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6 喻均林;刘和平;;信用担保运行中信息不对称的扩大分析及其防范对策[J];特区经济;2006年05期
7 门晓亮;;信息不对称对金融业的影响和监管必要性[J];甘肃金融;2006年12期
8 伊晟;任献花;;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时代金融;2007年02期
9 靳佩然;王家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年11期
10 镡方东;;试析国有银行信息不对称行为及其治理对策[J];东岳论丛;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詹原瑞;杨志刚;;主办银行制对解决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徐振业;曾勇;;信息不对称、网点规模与理财产品竞争[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0系统工程方法在金融、投资、保险业等领域的研究[C];2014年
3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4 马飞;冯梓洋;;信息不对称对PE在中国发展的影响[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宏;李远远;彭和平;;信息不对称与中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艳;;现代金融中介观:理论演变与现实选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瑞芸 整理;信息不对称与银行转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徐晓明;如何加强监管化解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困局和危机[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3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N];金融时报;2000年
4 肖林江;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集团贷款风险防范[N];金融时报;2005年
5 高艳云;利率市场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N];发展导报;2000年
6 FN记者 陈宜萍;信息不对称卡住中小企业融资通道[N];金融时报;2006年
7 陈国润;我市创新融资方式支持项目建设[N];朔州日报;2014年
8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彭建刚 李国强;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位[N];金融时报;2003年
9 贾鹏雷;比流感更可怕的是恐慌[N];计算机世界;2009年
10 张挥;信息不对称下的资产保全及案例分析[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常建勇;微观结构理论视角下信息不对称对股票交易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雷志威;信息不对称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敖慧;信用担保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孟娜;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欢;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建议[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3 吴丽丽;市场化进程、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石陨t;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贷偿模式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扈震;P2P网贷信息不对称解决方案[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6 孙端;时变信息刻画与揭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谭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8 曹沥伟;银企信息不对称对劳动失业率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9 李丹;信息不对称下盘锦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任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次贷危机成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1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06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