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基于财政可持续视角的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9:27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但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与支出刚性的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地方政府可偿债财力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指标不断走高,由此所引发的债务风险问题成为政府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研究对象,以财政可持续理论、债务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围绕“新常态”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对债务风险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展开讨论。首先,从风险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前期债务的快速扩张使得债务风险逐年升高,但新《预算法》实施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和债务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出现企稳迹象。从债务的空间格局分析,风险分布的区域聚集特征所引致的空间溢出与传染问题仍不容忽视;从风险扩散机制来看,区域间具有异质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债务溢出程度弱于欠发达地区。随后,本文从财政可持续视角出发,尝试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的理论框架,提出应将地方政府自主可支配收入剔除刚性支出后的财力作为判断偿债能力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的自主可支配收入、刚性支出特征进行分析,对地方政府的可偿债财力做出判断。研究发现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可偿债财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下降幅度较高,区域间财力分布差异较大,低收入省份财力波动性显著高于高收入省份。本文随后重点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可偿债财力对债务风险的影响,利用非线性财政反应函数对债务空间上限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发现,当前地方政府可偿债财力仍能对债务率的上升做出有效响应,其负债率极限约为186%。再次,本文针对债务风险分析框架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与债务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与实证的考察。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投资效率对债务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较高的投资效率在面临外生冲击过程中负债率波动程度更小,而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下降则加剧了当前的债务风险问题。然后,本文从财政可持续视角出发,对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良好国家的做法进行梳理与经验总结。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分析与总结,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提出可行政策建议。认为从财税体系视角来看,应着重明晰地方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支出效率、稳妥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实现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降低政府债务风险。从债务风险内生机制来看,应构建多层次的动态债务风险监管体系、推进债务管理战略、促进债务信息透明。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应推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加快信用评级制度改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综合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研究创新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基于财政可持续视角的债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对财政可持续检验、债务风险成因及测度、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财政政策与政府债务领域的运用进行梳理与总结,为后文的理论与实证检验奠定研究基础。第三部分为基于财政可持续视角的债务风险研究理论基础。主要归纳总结了财政可持续理论、债务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重点分析了理论基础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与风险。本章首先对我国政府债务及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速和规模情况进行分析,对“新常态”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情况进行介绍,随后利用熵值法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测算,最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基于财政可持续视角的地方债务风险分析。本章首先从财政可持续视角出发,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框架;继而,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视角对“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现状进行描述,对我国地方政府可偿债财力状况展开分析;最后,本文从可偿债财力角度利用非线性财政反应函数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空间上限进行总体判断,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总体债务风险。第六部分为基于财政可持续视角的地方政府财政投资效率与债务风险关系研究。本章首先从财政可持续视角分析政府投资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机制,其次对“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形成的债务风险积累原因进行剖析,最后运用量化模型重点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投资效率对债务风险的影响。第七部分为基于财政可持续视角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借鉴。通过介绍和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及推动财政可持续方面的良好做法,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治理奠定经验基础。第八部分为经济“新常态”下基于财政可持续的地方债务风险治理的政策建议。本章以财政可持续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框架为依据,结合“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判断与特征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当前的我国经济发展与财税改革的现实情况,提出促进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可持续与降低债务风险的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本文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测度基础上,重点对债务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传染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经济“新常态”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经历了先快速升高随后在2016年出现企稳的迹象,风险分布具有高风险与低风险聚集的空间特征,在风险溢出方面经济体量不同的省份之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本文基于所提出的财政可持续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框架,重点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偿债财力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可偿债财力对债务风险影响方面,运用非线性财政反应函数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空间上限进行测算,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可偿债财力仍有能力对负债率变化做出积极响应,通过财政反应函数检验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率的上限为186%。在财政投资效率对债务风险影响方面,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建立政府的跨期预算约束条件,考察投资效率变迁对负债率产生的动态变化,发现公共资本产出弹性与负债率存在负向作用机制,投资效率较高的背景下,外生冲击所引致的负债率“驼峰”反应波动性更小。3.在借鉴国际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从财政可持续视角对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完善债务管理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提出在下一步债务风险治理过程中,应“因地施策”合理规划地方政府未来融资需求,依据未来人口流动与产业聚集特征匹配合理的地方融资规模;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允许地方政府依据区域经济基础特征选择合理的税制组合,以实现减少税收波动对债务偿付的冲击;提高债务投资的配置效率,注重发挥资产在经济刺激与外部性作用实现中所产生的增税效果。注重地方政府债务在发行过程中的基于发行成本与违约风险最小化目标的管理规划;探索建立基于经济仿真环境下的动态风险监管系统,提高债务风险判断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图文】:

债务风险,投资效率,熵值法,计量模型


状分析现律探寻规债务空间上限测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务管理改革回溯基于财政可持续视角的地方债务风险分析框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管理改革回溯可偿债财力分析现状、特征及地方政府债投资效率与债务风险内生机制及地方政府债投资效率与债务风险投资效率与债务风险 熵值法 空间计量模型面板回归模型DSGE 模型三阶段 DEAKMV 模型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面板回归模型DEA 模型模型

财政,政府债务,三次函数,项系


着一定出现财政不可持续问ohn(1998,2005)提出通过不存在协整关系,只要基础期预算约束条件的实现,满:当系数大于 0 时表示财政是型并未考虑财政盈余对经济90现象,Ostry et al(2010线性调整问题进行了刻画,,务率的变化几乎没有反应,着债务率的继续上升,财政2013)构建的非线性财政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12.5


本文编号:2617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17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