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0:10
【摘要】:1981年我国重启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急剧增长.国债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98年以来,为了抵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克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我国开始实施宽松性、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国债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有效的促进了就业。2003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某些行业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物价指数快速增长,为稳定物价,政府转为实行平稳的财政政策。2008年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又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期间国债规模持续走强,国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国债的各种风险日益凸现。作为调节经济、弥补赤字的重要工具,国债风险成为国债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表述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把所研究的国债界定为中央政府发行的内债。第二部分,国债理论及其风险的综述,主要介绍了国债的含义、发展过程,并讲述了风险及国债风险知识。第三部分从政府债务者的角度出发,在对国债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国债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实证评估。首先,运用衡量国债规模的相关指标数据和灰主成分分析法对国债的数量风险进行评估,得出近些年来国债数量风险的发展状况;其次用CPI指数和国债发行额两个指标,运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针对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对国债发行量与通货膨胀是否存在关系的争论,评估国债的金融风险;最后在我国国债资金投向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国债的使用风险。第四部分主要是提出降低国债风险,提高国债使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国债的数量风险看,国债的应债能力稍强,偿债能力弱。总风险虽不处于岌岌可危之势,但是有连年上扬的趋势。第二,在通货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国债在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过来讲,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折射出国债的规模风险。第三,如果能充分发挥国债的功能,提高国债使用绩效,则可以通过发行适度规模的国债来间接刺激经济的长远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给出的主要建议有:第一,建立偿债基金,分担偿债风险。第二,优化国债结构。第三,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改进财政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监督体制.提升中央财政支出效益。 本文的创新点有:研究国债规模风险的文章很多,但是研究很少综合考虑国债在运作方面的三种风险。首先,本文选用1981-2010年间的数据,借助于Matlab、Excel软件,采用灰主成分方法评估国债的数量风险,克服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处理的缺陷。其次,本文通过对国债的规模风险、金融风险和使用风险的研究得出,国债在运作方面存在的三种风险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致使本文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第一,本文在分析国债规模风险时,分析出风险连年上扬的趋势,但是没有给出合理的国债规模;第二,本文研究国债的金融风险时,由于能力有限,仅仅从国债对通货的影响来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增加,国债对通货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本文并没有得出明确结论。
【图文】:
我国国债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的警戒线10%为准。刀、图3一1中我们可以得出,整个80年代.我国国家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国债偿债率都很低,,均不超过5%C90年代以来,国债偿债率明显上升,国家财政的国债偿债立在1998年达到高峰值22.74%之后趋于下降,到2000年下降到11.59%,此后又开始上升,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的国债偿债率也是有所增长。总之,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两种国债偿债率均在国际标准水平以上。从图中可以看出
国的债务负担程度。发达国家一般把45%定为国债的最高警戒线。1991年欧盟各成员国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则规定,国债负担率的最高限为60%。从图3一3知·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国债负担率基本在6%以内。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国债负担率快速增长。从1998年到2001年,国债负担率每年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01年底己达14,24%,2001年后,虽然国债负担率15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812.5
本文编号:2695604
【图文】:
我国国债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的警戒线10%为准。刀、图3一1中我们可以得出,整个80年代.我国国家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国债偿债率都很低,,均不超过5%C90年代以来,国债偿债率明显上升,国家财政的国债偿债立在1998年达到高峰值22.74%之后趋于下降,到2000年下降到11.59%,此后又开始上升,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的国债偿债率也是有所增长。总之,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两种国债偿债率均在国际标准水平以上。从图中可以看出
国的债务负担程度。发达国家一般把45%定为国债的最高警戒线。1991年欧盟各成员国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则规定,国债负担率的最高限为60%。从图3一3知·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国债负担率基本在6%以内。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国债负担率快速增长。从1998年到2001年,国债负担率每年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01年底己达14,24%,2001年后,虽然国债负担率15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8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苹丽;杨焕玲;;稳健财政政策下国债资金的投向重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贾颖,刘黎明;当前我国国债风险与规模的统计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姜春燕;林和平;刘丁慧;付希金;纪永凤;;灰主成分分析研究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陈华,陈红时;国债对通货膨胀的不自觉推动[J];财经科学;1998年03期
5 丛树海,龚仰树;关于我国国债风险的认识和评估[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魏陆;我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及其风险分析[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7 程萍;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债务风险及其防范[J];财贸研究;2002年02期
8 丁静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风险的路径变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曹新;赤字、国债与通货膨胀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5年03期
10 何兰涛;;我国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相关性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辉;当前我国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2 于晓洁;论我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和预警体系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红颖;我国国债风险与绩效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5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9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