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歌尔集团发行可交换债券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20:49
【摘要】: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公司债券,可交换债具有着对股价冲击小、融资成本低等诸多优势,为非上市公司特别是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权的非上市公司提供了更为便捷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可交换债的优势,使其受到大量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青睐,截至2018年9月30日,我国市场已发行的可交换债共计209支,规模达2,382亿元,其中2017年发行82支,发行规模1,179亿元,已超过2016年全年发行规模的161%。在众多发行可交换债券的企业中,歌尔集团是我国第一例采取可交换债与可转债相结合模式的企业,其发行模式,发行条款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典型性。歌尔集团通过发行可交换债成功筹集到了12亿元的资金,并且在换股期内成功的实现了全部换股。因此,本文想要剖析歌尔集团发行可交换债的幕后动机,研究可交换债与可转债相结合模式下对企业所带来的应用效果,希望可以为其他企业发行可交换债提供借鉴。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歌尔集团为案例企业,在委托代理理论,优续融资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歌尔集团发行可交换债的发行背景,发行条款,发行时机选择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歌尔集团发行可交换债的动因如下:(1)融资动因,歌尔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战略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对于歌尔集团而言,传统融资渠道困难,融资成本偏高。(2)减持动因,随着我国对大股东减持行为监管的越发严格,可交换债为歌尔集团减持提供了新渠道;同时与大宗交易减持相比,可交换债资金获取速度快,可以有效减小对市场的冲击。(3)套利动因,可交换债可以与各种资本工具进行组合搭配来达到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的套利需求。在这些动因的驱动下,歌尔集团成功的发行了可交换债,通过完全换股,有效的实现了预期效果:(1)融资效果,成功实现低成本融资,使得企业资本结构得到优化。(2)减持效果,通过完全换股成功实现股份减持,并且对于其大股东的控制权无影响。(3)套利效果,通过可交换债与可转债相结合模式为企业套取巨额利润。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歌尔集团发行可交换债最重要的动因在于套利,而套利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1)歌尔集团对于其子公司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可以操控上市公司行为。(2)歌尔集团利用控制权干预上市公司可转债条款设置,通过对发行时机,发行价格等内容的设置为自己布局套利。(3)我国缺乏可对交换债信息披露的充分有效监管,使得歌尔集团的套利意图难以被投资者所发现,导致歌尔集团最终成功实现套利。因此,针对上述套利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大股东应合理利用可交换债券促进公司发展;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可交换债的规则设置,减少发行人套利空间;通过加强可交换债的信息披露与风险控制,规范可交换债市场,使得可交换债更加顺利的发展。本研究可以为未来可能以可交换私募债券方式进行融资减持的企业提供借鉴,为中小投资者提出警示的同时也为有关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发行可交换债券的监管,规范我国企业发行可交换债券的行为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51
【图文】:

示意图,可交换,示意图


图 2-1 可交换债交易示意图2.1.2 可交换债的制度背景可交换债在我国最早起步于 2008 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试行规定》,昭示着可交换债正式登上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随后,2012 年,2013 年深交所先后发布了有关可交换债权的相关规定与指南。直至 2013年 5 月 31 日,我国才有第一支私募可交换债券“13 福星债”发行。此后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推动可交换债发展,使其基本纳入公司债体系统一监管。

制度背景,可交换


图 2-2 可交换债的制度背景2.1.3 可交换债条款可交换债属于债券新品种,相应条款的设计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模式,条款设置限制较少,目前深交所与上交所所发布《可交换公司债券业务实施细则》中对于明确规定了基本条款、换股条款和触发条款,而对触发条款限制较少,可由发行人在募集说明书中个性化制定。可交换债基本条款的设置体现了可交换债的债性特征。基本条款包括债券发行规模、发行期限、票面利率、担保措施等。发行规模即债券发行人的融资规模。我国可交换债的面值为 100 元/张,且为平价发行。发行期限是指可交换债从发行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期限,非公开发行的可交换债期限一般为 1-3 年。担保措施分为股权质押与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担保两种,具体的担保事项可以有当事人协商决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正方;;可交换债券优势、发行现状及对股价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06期

2 蒋蔚;;可交换债券的应用创新[J];新会计;2018年06期

3 李庆华;;可交换债券发行的主要条款及实务案例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年06期

4 师玮;;可交换债券的发行目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8年30期

5 陈帅;;可交换债券的相关问题探讨[J];吉林金融研究;2016年10期

6 李康;;资本市场可交换债券发行之法律问题剖析及相关案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年12期

7 曾一巳;;可交换债券,向前一步?[J];金融市场研究;2016年11期

8 陈帅;;可交换债券的相关问题探讨[J];北方金融;2017年03期

9 李悦;李莉;;对我国可交换债券问题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7年09期

10 汪孟薇;;皖新可交换债券(16EB)核心条款设计说明[J];时代金融;2017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段亚琳;;发展可交换债 缓解减持压力[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王蕊;可转债发行有望提速[N];中国证券报;2017年

2 记者 杨晶;中石油集团拟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可交换债[N];上海证券报;2017年

3 记者 冯茂芬;宝钢在香港发行5亿美元可交换债券[N];中国冶金报;2015年

4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可交换债券理财产品热卖中 怎样才能抓住投资机会?[N];中国基金报;2016年

5 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 熊锦秋;引导大股东以发行可交换债券方式来减持[N];上海证券报;2014年

6 联合证券研究所 张晶邋杨戈;可交换债券:限售股解禁新通道[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上市公司股东可发行可交换债券[N];财会信报;2008年

8 陶俊洁邋赵晓辉 丁先明;可交换债推出,“大小非”们买账否?[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付刚;证监会急抛可交换债券意见稿[N];华夏时报;2008年

10 吴君强;可交换债引发“三不”窘境[N];华夏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雨佳;我国私募可交换债券票面利率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2 高俊伟;我国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影响股价的因素分析[D];云南大学;2018年

3 董小瑞;天士力集团可交换债券案例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8年

4 孙新亮;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案例分析[D];深圳大学;2018年

5 陈健;可交换债券在并购支付和并购融资中的应用分析[D];厦门大学;2017年

6 赵婧池;歌尔集团发行可交换债券的动因及效果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7 颜腾;大股东私募可交换债券套利行为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

8 马宇;可交换债券资金流向与正股公司绩效[D];山东大学;2019年

9 师玮;MK集团发行私募可交换债券的动因及效果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

10 张泽文;可交换债券发行目的研究:减持与套利[D];山东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26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26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7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