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控制权收益视角的控股股东减持
发布时间:2020-06-30 18:59
【摘要】: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证券市场在创立之初,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可流通的股份和不可流通的股份两部分。然而,在中国证券市场近20年来的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具有严重的缺陷性,不仅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导致上市公司一系列的治理问题。鉴于股权分置状态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经国务院等五部委批准并颁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在各市场人士的关注下出台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性一步。正当市场人士都纷纷对未来的全流通时代表示无限憧憬的时候,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由于原非流通股的数量极大,是原流通股数量的2倍多,加之新上市的公司的原始股东在获得解禁权后可以自由流通的原始股份,如此大数量的股份在获得流通权后,获得流通权的股东对公司股份的大规模减持和抛售对证券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对每月公布的解禁数量尤为敏感,这给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状态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体现为个股表现很不稳定,经常出现大规模的下跌。在大量解禁股出现在二级市场上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股东的减持问题。 2.研究内容 本文是以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实证分析为手段的学术论文,沿着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再到政策建议的技术路线来搭建研究的框架。本文共分为6个章节,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并概括本文研究框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特色创新。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分别从控制权收益和控股股东减持两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和成果:第一部分从控制权的定义、实现方式、成本、合理性和影响因素几个方面介绍了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从国内学者对控股股东减持的态度、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在全面了解目前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后,.找到了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部分为控股股份减持的理论分析,本文这部分中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从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角度看待控股股东减持问题,并且讨论控制权收益的大小变化与控股股东减持行为之间的联系。目的是为了更明晰地说明隐藏在控股股东减持行为背后的经济学意义以及控制权收益与控股股东减持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认为能够导致控股股东获取的控制权收益下降的因素,也能够引起股东抛售所持公司股份的意愿,这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是控股股东减持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研究假设和变量设计。在之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股权结构、股权性质、公司业绩、管理层持股等方面对控股股东减持意愿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并为这些假设设计相关的变量。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为了证明之前提出的假设,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间存在控股股东减持情况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通过描述性统计找出样本公司呈现出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对样本公司的减持数据与相关变量做了Logistic回归和相关性检验。利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控股股东的持股安全性、流通股比例、国有股比例、公司业绩、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情况与控股股东减持比例的相关性。 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阐述了解释变量是如何通过影响控制权收益从而对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产生影响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别控股股东减持和普通股东减持之间不同的影响机制,从而认识到控股股东减持对公司股权结构的正面影响。另外,针对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以期通过对公司管理层监督能力的提高控制控股股东对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的侵害行为。 3.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控制权收益角度对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的研究结论:摘要 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控股股东的减持比例呈U型关系,拐点的持股比例为30.63%,也就是说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小于30.63%时,控股股东的减持比例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而下降,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大于30.63%时,控股股东的减持比例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而上升; 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的减持意愿越强烈。管理层持股让管理层有了双重身份——管理者和所有人,所有人这个新身份能让管理层更积极地对控股股东的侵害行为做出监督和制止,增加控制权成本,从而减少控股股东能够获取的控制权收益,进而影响控股股东的减持数量。 上市公司的业绩越差,控股股东的减持意愿越强烈。公司的经验能力差影响了控股股东能够获取的控制权收益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更愿意通过减持获取收益。 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与控股股东的减持比例正相关。流通股比例越高,说明公司股份的流动性越大,那么其他股东对于控股股东地位的威胁就比较小,控股股东便可以更自由的减持股份。控股股东的持股安全性与控股股东的减持比例呈正相关关系。控股股东的持股安全性越高,减持对于控制权地位的影响越小,还能降低控制权成本,控股股东更愿意减持股份。 上市公司中自然人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的减持比例越大。在自然人股份较高的公司里,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成本就越高,控股股东通过出售股票,反而可以降低其控制权成本。 根据本文的实证结论,发现控股股东的减持数量只占到解禁股数量的极小一部分,说明控股股东的投资稳定性还是比其他股东强,其独特的地位也对他的行为产生了束缚作用。另外,控股股东的减持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的现象起到一个积极的调整作用,适度的股权结构可以扭转落后的治理模式,形成一种更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治理结构。 4.研究贡献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在对控股股东减持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之后,选择从控制权收益的角度研究问题比较切中要害。控股股东的减持问题与其他股东的减持问题有很大的区别,控股股东不仅仅只考虑减持股份的收益,更多的还是要考虑控制权收益的大小。国内研究文献中结合控制权收益对控股股东减持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少,尤其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因此本文丰富了国内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内容详实,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 鉴于本人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时间有限,本文的研究肯定还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控股股东减持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产生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选择从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入手对其进行研究,然而,影响控股股东减持公司股份的原因还有很多,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控股股东的投资回报率等问题。以上的问题,本文都没有涉及到,鉴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控股股东减持问题,控股股东减持问题可以被全方面多层次并且深入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51;F276.6;F224
【图文】:
5控股股东减持的实证分析表5.2限售股解禁时间表分布统统计年度度解禁量(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例A股总股本(亿股)))22200666834.58880.07399911296.6333222007771288.51110.08099915934.1222222008881537.16660.08822217429.7222222009996858.83330.38655517745.8111222010003523.12220.19733317858.88822201111734.52220.04111117872.94442220122228.59990.00166617872.9444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51;F276.6;F224
【图文】:
5控股股东减持的实证分析表5.2限售股解禁时间表分布统统计年度度解禁量(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例A股总股本(亿股)))22200666834.58880.07399911296.6333222007771288.51110.08099915934.1222222008881537.16660.08822217429.7222222009996858.83330.38655517745.8111222010003523.12220.19733317858.88822201111734.52220.04111117872.94442220122228.59990.00166617872.9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红海;徐龙炳;;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全流通背景下的大股东减持[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2 刘浩;李增泉;孙铮;;控股股东的产权收益实现方式与利益输送转向——兼论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J];财经研究;2010年04期
3 李双金;郑育家;;控制权收益、道德风险与软预算约束[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4 张杰;;大股东治理与控制权私人收益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24期
5 董丽萍;;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0年11期
6 吴晓求;;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全流通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新变化[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7 杜海鸥;;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8 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9 王志诚,张翼;大宗股权转让和公司控制[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10 贾明;张U
本文编号:2735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3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