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交换债券的公告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7:07
【摘要】:世界上第一支可交换债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美国,但直到2013年10月14日“13福星债”的成功发行,并于次年全部转股,才标志着可交换债券作为一种新兴投融资工具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自此以来在国内市场受到热捧,规模与影响力大幅度提高。可交换债券作为一种兼具债性与股性双重特性的金融衍生品,具有成本较低、灵活性较好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市场、监管等层面的初期适应过程。本文基于国外成熟的相关研究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市场的现实情况,对国内可交换债券在发布完成发行公告时对标的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与程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可交换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因素进行探索。以此来揭示可交换债的现实意义,从而为我国可交换债的发行与相关股票投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可交换债的主要研究,确定研究过程与方法,以经过审慎筛选后,2016年至2018年间在我国市场发行的63支可交换债清洁样本为研究样本,以发布完成发行公告当日为事件日,以CAPM模型为基础模型,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可交换债发行的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且选取[-1,1]作为事件窗口,以标的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CAR)作为研究影响公告效应相关因素的被解释变量,选取可交换债方面、发行人方面、标的公司方面三大方面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通过逐步多元回归的方式进一步对造成可交换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具体原因进行探求。研究结果发现,在-1日与1日两天,可交换债的发行对标的公司股价的平均异常收益有显著的负公告效应,在事件窗口[-1,1]内,对标的公司股价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有显著的负公告效应,通过逐步多元回归模型的探究后,找出对股票累计超额收益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为:标的公司公告日前三个月内日均成交量、发行人规模、标的公司资产负债率、标的公司前10大股东持股之和、标的公司市价比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可交换债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并给予监管层、市场、发行人、投资人一定的参考意见。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51
本文编号:2742271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合绪;王震;;可交换债券:不再被雪藏的债券新品种[J];今日工程机械;2015年12期
2 罗美娟;吴优;;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告效应研究[J];学术探索;2015年11期
3 胡敏杰;余怒涛;蒲云;;可转债发行预案对股价的影响——基于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分析[J];投资研究;2012年12期
4 付雷鸣;万迪f ;张雅慧;;融资优序理论新证:公司债、可转债和增发股票宣告效应的比较分析[J];金融评论;2011年01期
5 杨伟;;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8期
6 付雷鸣;万迪f ;张雅慧;;中国上市公司公司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7 尚玉皇;;公司债券对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J];财会研究;2009年08期
8 齐春宇;;可交换债券在我国股改限售股减持中的应用设计[J];南方金融;2009年01期
9 王培泽;翟程;;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告效应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7年05期
10 刘娥平;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康德;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选择及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鹏;中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2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4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