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为与监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6 18:08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以及金融脆弱性程度的加深,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中私募基金的表现,使得私募基金的作用、影响及监管问题,再次成为各国管理层和学界关注的热点,私募基金对证券市场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否有必要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学界和管理层,本文试图通过对基金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回答上述问题。 本文基于相关金融学理论和市场监管理论,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第一,私募基金对证券市场的作用和影响,与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与市场内在、外在环境(包括法制环境、监管环境、市场运行情况、外在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而简单的判定私募基金是否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是否能够提高市场效率?是不严密的。第二,私募基金投资行为对市场效率提高有正向作用,因此促进私募基金业的发展对证券市场发展是有益的。第三,私募基金存在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因此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是必要的,但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监管内容的选择应与市场发展阶段和私募基金发展状况相适应。并且,本文通过对成熟市场国家和地区监管经验的比较、以及对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内涵的界定、现状、特点和投资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证券市场和私募证券基金发展特点监管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我国私募基金的特点看:目前A股市场私募基金存在追求绝对正收益、投资策略灵活、投资标的广泛等诸多共性。但是,由于发行主体、市场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在发展轨迹、产品结构、存续期限、发行规模、业绩表现等方面也呈现诸多差异性,造成私募基金发展不均衡的局面,面临多头监管,监管缺位和越位的状况普遍,而由于监管合作成本方面的原因,有效的监管合作很难实现。 2、私募基金高比例持股有利于企业微观效率提高。私募基金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存在着正相关关,即私募基金较高的持股比例有利于上市公司微观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企业微观效率的提高必然反映到二级市场股价上来,反过来会激励基金鉴定价值投资的理念,买入并长期持有,基金的这种行为将有利于证券价格的稳定,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有利于投资者保护,从监管的角度应该对这种行为激励引导。具体:可以规范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上市公司合理制定红利分配政策,树立回报投资者的正确理念,鼓励、引导、监督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完善和切实履行红利分配政策。私募基金较高的持股比例有利于上市公司微观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企业微观效率的提高必然反映到二级市场股价上来,反过来激励私募基金坚定价值投资的理念,买入并长期持有。基金的这种行为将有利于证券价格的稳定,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有利于投资者保护,从监管的角度应该对这种行为激励引导。 3、私募基金对证券市场稳定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其投资行为能否稳定股价与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与市场内在、外在环境(包括法制环境、监管环境、市场运行情况、外在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而简单的判定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是不严密的。对阳光私募的实证研究发现: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并不总能够稳定股价,稳定市场,它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在市场整体下降或盘整时期,私募基金持股比例与市场波动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市场快速拉升时期,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市场整体处于上升期时私募基金采取正反馈交易策略,反之,采取负反馈交易策略;当市场处于较长的稳定上升期或整理期时,私募基金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并且其重仓股换手率较低,有高比例控盘操作特征。因此,阳光私募并不总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在市场上涨时其行为助涨,在市场下跌或长期盘整时,其行为有利于市场稳定。 4、私募基金投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私募投资行为存在反馈交易、羊群行为、短期频繁交易等特征,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其行为是必要的。从短期看其很少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对其交易行为影响不明显,其投资行为更多受市场指数、市场趋势或个股价格变化的影响,上证指数不是私募基金重要的参考指标,深成指、小盘股指数变化是私募基金重要的参考指标,上述影响因素决定私募基金有短期频繁交易、偏好小盘股、投机性强的特征。这种行为与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正收益的目标相吻合,但其行为在为基金本身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蕴涵较大的风险,不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也不利于市场稳定,从监管的角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是必要的。 5、我国的私募监管应秉承共同监管目标,选择功能监管模式,兼顾市场效率原则,从监管制度设计上应采纳英国和中国香港模式,即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现阶段以政府监管为主,自律监管为辅,当私募基金业发展相对规范后,逐渐过渡到自律监管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监管体系。目前,主要应从主法层面明确界定私募基金的内涵、监管目标和监管原则,把私募基金的监管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内,改变多头监管造成的监管缺位、监管越位状况。具体应: (1)明确界定私募基金的内涵。界定私募基金的内涵,除募集方式非公开、向特定投资者募集的规定外,应着重投资者资格限制、和组织形式方面的限制。 (2)建立系统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目标和监管原则,选择功能监管模式,建立政府监管为主、自律监管为辅、交易对手监管为补充的监管体系。 (3)完善监管内容和监管措施。从监管内容上应着重完善投资者资格、发起人与管理人约束和激励、信息披露内容。从监管措施的角度培育合格的基金管理人、建立私募基金的评级体系、规范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监督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等。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832.5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私募基金正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
        1.1.2 后危机背景下私募基金监管方向和内容的争议
        1.1.3 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面临发展与规范的矛盾
    第二节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1.2.2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1.2.3 有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3.3 主要创新点
        1.3.4 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私募基金投资行为理论述评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与市场效率
        2.1.1 机构投资者与有效市场假说
        2.1.2 机构投资者与资本市场效率衡量
        2.1.3 私募基金行为与资本市场微观效率
    第二节 私募基金行为与证券市场稳定
        2.2.1 机构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发展
        2.2.2 机构投资者行为理论
        2.2.3 机构投资者行为特征
        2.2.4 私募基金与证券市场稳定的国内研究
        2.2.5 私募基金与证券市场稳定的国外研究
    第三节 私募基金行为与投资者风险、公司治理
        2.3.1 私募基金与投资者:委托--代理
        2.3.2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2.3.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作用
第三章 私募基金监管的理论比较及文献述评
    第一节 证券监管理论的比较分析
        3.1.1 主张强化监管的理论辨析
        3.1.2 管制失灵理论辨析
        3.1.3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辨析
    第二节 对冲基金规制的新理念辨析
        3.2.1 巴塞尔委员会:强化交易对手监管
        3.2.2 IOSCO:增强对冲基金透明度
        3.2.3 BIS:重点监管衍生品交易
        3.2.4 IMF:有限监管
        3.2.5 FSF:限制对冲基金高杠杆
    第三节 境外对冲基金监管研究述评
        3.3.1 对冲基金监管必要性的争议
        3.3.2 对冲基金监管体制比较
        3.3.3 对冲基金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第四节 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监管研究述评
        3.4.1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属性的研究综述
        3.4.2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思路研究
第四章 境外私募基金监管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境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制度比较
        4.1.1 境外私募基金发展概述
        4.1.2 秉承效率优先理念的经济体注重自律监管
        4.1.3 秉承安全优先理念的经济体注重政府监管
    第二节 境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内容比较
        4.2.1 美国:豁免条款限制
        4.2.2 英国:自律监管为主的内容组合
        4.2.3 中国香港:管理人规范和信息披露要求
        4.2.4 日本:投资者资格限制
        4.2.5 中国台湾:投资者资格和募集方式限制
    第三节 金融危机与私募基金监管
        4.3.1 对冲基金风险外溢效应明显
        4.3.2 金融创新加剧了对冲基金风险
        4.3.3 自律监管使对冲基金风险累积
第五章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私募基金特点及内涵辨析
        5.1.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内涵
        5.1.2 私募基金的特点
        5.1.3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在形式
        5.2.1 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计划
        5.2.2 基金公司多客户特定资产管理计划
        5.2.3 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5.2.4 民间私募
        5.2.5 私募基金不同存在形式的异同
    第三节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程及特点
        5.3.1 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计划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5.3.2 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5.3.3 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发展历程及特点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实证分析—以阳光私募为例
    第一节 阳光私募投资行为与上市公司效率
        6.1.1 问题的提出
        6.1.2 研究思路及文献综述
        6.1.3 研究样本与数据选取
        6.1.4 建模
        6.1.5 实证检验过程
        6.1.6 结论
    第二节 阳光私募投资行为与证券市场波动
        6.2.1 问题的提出
        6.2.2 实证分析
        6.2.3 研究方法与数据的选取
        6.2.4 实证结果
        6.2.5 小结
    第三节 阳光私募反馈交易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6.3.1 时间序列变量的选取
        6.3.2 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
        6.3.3 结论
    第四节 阳光私募投资行为多变量协整检验
        6.4.1 问题提出
        6.4.2 研究思路及变量选取
        6.4.3 时间序列协整检验结果
        6.4.4 小结
    第五节 小结
    第六节 本章相关检验过程附表
        6.6.1 阳光私募协整检验数据表
        6.6.2 协整检验的EViews过程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7.1.1 关于私募基金监管经验借鉴
        7.1.2 中国A股市场私募基金的特点
        7.1.3 关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特征
    第二节 建议
        7.2.1 明确私募基金的法律内涵
        7.2.2 建立系统的监管制度
        7.2.3 完善监管内容和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泽;我国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7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27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