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开放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7:27
   近年以来,中资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债券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但其发展面临行业监管制度、机构自身建设、市场运行环境和成效等诸方面影响和制约,尤以信用评级区分度不高、公信力不强为突出表现。尤其当前中国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行业处于全面对外开放新时期以及中国信用债违约形势趋于严峻的背景下,中资信用评级机构面临加快开放发展的紧迫性。本文结合以上情况,参考三大评级巨头等为代表的国外评级机构运营及其监管经验,提出了优化评级行业监管方式、整饬评级市场秩序、加快评级机构实力建设、助推评级机构国际化进程等促进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开放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章目录】:
一、当前形势下加快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开放发展的紧迫性
    (一)中国信用债市场违约形势趋于严峻,需要中资评级机构增强债券风险甄别能力
    (二)中国信用债市场加速高水平开放,需要中资评级机构提供与之匹配的评级服务
    (三)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需要中资评级机构提升业务竞争力
二、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
    (一)行业监管机制有待优化
        1. 多头监管局面亟待实质性转变。
        2. 监管市场化趋势有待加强。
    (二)评级机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1. 评级技术实力不强。
        2. 经营规模实力不强。
        3. 存在违规执业问题。
        4. 股东背景实力有待提升。
        5. 业务国际化进程缓慢。
    (三)市场运行环境和成效有待改善
        1. 信用评级市场竞争失灵局部性存在。
        2. 信用评级区分度和公信力偏弱,对债券信用风险的预警功能不强。
        3. 中资评级机构对发行人信用信息处理能力和评级业务独立性均有待增强。
三、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运营及其监管经验借鉴
    (一)监管制度“紧松”结合
    (二)股东背景实力较强、结构多元
    (三)构建全球化信用评级技术和序列体系
    (四)强调信用评级技术研发和评级相关数据资源积累
    (五)以业务国际化提升竞争实力
    (六)以业务多元化实现主业、辅业互为促进
四、促进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开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方式
        1. 加快转变多头监管,实现统一监管。
        2. 加强常态化监管,更加注重评级过程监管,促进长效化监管。
        3. 强化行政监管与市场化监管相结合,完善评级机构市场化评价机制。
    (二)整饬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运行秩序
    (三)加快中资评级机构内在实力建设
        1. 推进全球化的信用评级序列、评级方法和模型等技术建设。
        2. 加强管理、评级和研发人才团队建设。
        3. 提升股东背景实力,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
        4. 以信用评级为核心,拓展相关辅业,促进业务多样化。
        5. 加强合规能力建设。
        6. 推动信用评级与信息科技实现融合发展。
    (四)加速中资评级机构国际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群奎;;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8期

2 张金梅;;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问题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金文杰;;后危机时代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尹晋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问题浅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20期

5 王嗣琦;;我国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年10期

6 王晓;罗龙飞;;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政策建议[J];浙江金融;2016年12期

7 黄鹂;陈明端;;国外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经验及启示[J];北方金融;2016年03期

8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课题组;胡新智;;加快建设我国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探讨与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9 高翔;;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经济;2011年02期

10 易丹华;;后危机时代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1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林影;金融危机中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分析及监管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黄鑫;信用评级的本质属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张思思;政策性金融机构中长期债券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常建勇;微观结构理论视角下信息不对称对股票交易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东方;A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2 陈舒新;债券违约对涉事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及评级公信力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年

3 李佳禧;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马永海;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影响力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程罡;信用评级机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依一;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客观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宫雪;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8 张青竹;媒体报道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9 刘柏源;盈余管理与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10 高国栋;信用评级、产权性质与债券融资成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



本文编号:2858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58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