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国股市行业动量与反转效应的实证检验和绩效归因

发布时间:2020-11-02 12:22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上各类资产的历史价格已经较大程度地反映了过去的交易信息,因此,基于量价均线、资金流转情况等技术分析是不能获取超额收益的。但国内外已经涌现出大量文献证明了资产价格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不同时间段的趋势性或者反转性,并称之为动量效应或反转效应。动量效应又称惯性效应,允许投资者做多前期表现优异的资产(“赢家组合”),同时做空前期表现不佳的资产(“输家组合”)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而反转策略则要求投资者采取和动量策略完全相反的操作,做空前期好资产的同时做多前期坏资产来获取超额收益。如今,动量效应已经成为市场上常见的现象即使是散户也略知一二,其主张的“市场无效、有利可图”的核心思想让传统金融学理论不得不对此加以重视。过去长达数十年的光景中全球各区域股市的短期表现以动量效应为主,中长期则会出现更明显的反转效应,即强者维持原有的优异表现弱者继续走弱。随着互联网兴起带来的世界各地资本流通速度的加快,最近十年各大股市的动量效应开始不如反转效应,前期好资产接下来往往会面临收益不佳的窘境而前期坏资产则有更大的可能未来收益领先,行业指数尤其如此。因为行业指数不同于一般的股票、债券等跟公司经营、市场风格、政策导向紧密相关。行业指数可以默认为是质量中性的,即两个行业指数之间无法证明哪个指数质量更好、财务指标更佳。如果一个行业指数目前的收益处于劣势,多半跟经济周期和市场风格有关,不能归咎于指数成分股的不妥。金融市场是一个资本高速流转的市场,一种风格不可能经久不衰同样经济周期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个阶段。所以本文认为在行业指数套利策略上利用反转效应的效果会强于动量效应,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涨跌比指标的行业反转策略。随后本文基于相关数据回测证明了近十年行业动量策略的减弱和反转策略的加强。最后,本文分别用Barra多因子模型和多期Brinson模型分析了行业反转、低位反转、高位反转策略超额收益的来源。研究发现行业反转策略具有较好的选择投资标的的能力而择时能力不足;低位反转策略超额收益的来源主要是选择收益(约三分之二);高位反转策略超额收益的来源中,资产配置和资产选择的贡献并无明显差异。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832.51
【部分图文】:

序列,全样本,走势图,区间


以沪深 300 指数为例,过去十几年的运行期间,多数时间指数处于熊市,处于牛市的时间较少。将本文的样本起点设置在 08 年金融危机后,根据指数高点来进行牛市、熊市的划分,主要情况如表 2-1、图 2-1 所示。行业数据为申万级行业指数自 2008 年 10 月 28 日至 2017 年 8 月 4 日的周序列。表 2-1 中国 A 股市场周期特征周期 时间段 涨跌 持续时间/月 起点 终点 涨跌幅度第一轮2008/10/28-2009/8/4 上涨 10 1705.82 3786.62 1.222009/8/4-2012/12/4 下跌 40 3786.61 2131.47 -0.44第二轮2012/12/4-2013/2/18 上涨 2 2131.47 2737.47 0.282013/2/18-2013/6/25 下跌 4 2737.47 2165.42 -0.21第三轮2013/6/25-2013/9/12 上涨 3 2165.42 2507.46 0.162013/9/12-2014/3/12 下跌 6 2507.45 2114.13 -0.16第四轮2014/3/12-2015/6/15 上涨 15 2114.13 5221.17 1.472015/6/15-2017/8/4 下跌 26 5221.17 3707.58 -0.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荣武;何丽娟;聂慧丽;;中国股市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形成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年04期

2 叶勇立;;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3年03期

3 徐信忠;郑纯毅;;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成因分析[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4 杜敏杰,林寅;行业动量赢利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5 朱战宇,吴冲锋;考虑卖空限制的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6 张谊浩;;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3年22期

7 周琳杰;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赢利性研究[J];世界经济;2002年08期

8 王永宏,赵学军;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友文;中国股市行业动量及概念动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2 王俊杰;量化交易在中国股市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3年

3 兰俊;中国股市中小板市场反转效应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蒋士杰;中国股市行业动量效应及其投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陈克;中国A股市场的行业动量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柴菁敏;中国股市超短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登元;中国股市中的行业动量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石江伟;中国股市的行业动量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9 张华;基于中信标普指数的行业动量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7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67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