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基于行为金融的创业板过度反应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16:53
   如果一个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则该市场为“有效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上世纪七十年代,法玛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成为经典金融学理论的基石。“有效市场假说”要点主要有三点:第一,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第二,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第三,股票的价格已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意味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唾手可得之物。在一个正常的有效率的市场上,每个人都别指望发意外之财,所以我们花时间去看路上是否有钱好拣是不明智的,我们费心去分析股票的价值也是无益的,它白费我们的心思。将上述思想延伸到证券市场上,可以认为每个投资者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实证研究都支持有效市场理论。 但近些年来,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异常现象”,比如“封闭基金折价现象”中基金净值与市场价值的长期背离,“日历效应”中的“一月效应”等,这些异常现象的共同点就是无法在经典金融学理论框架内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引起研究学者对于经典金融学的质疑。与此同时针对这些异常现象,研究者从多方面入手研究试图找出其合理解释,先后提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理论,这当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即将金融学理论与心理学或者行为学结合,试图从人们心理缺陷(亦可叫行为偏差)的角度去研究上述异常现象,以上是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金融学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框架,并列举了一些行为金融学理论与经典金融学理论的分歧,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而理性人假设是有效市场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经典金融体系是建立在完美假设的前提之上的。但由于完美假设条件太强,自然而然,很多证券投资学的实证研究就无法在此前提下开展,例如羊群效应研究,如果放在经典金融理论内研究,则证券市场的大涨大跌,特别是一些成熟度不高的市场(比如我国A股市场)的大涨大跌是很难解释的。因此行为金融学提出“理性人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与实际投资环境相差很大,主张“有限理性”假设。行为金融学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开拓了另外一个思路,即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市场的不完善性,否定市场的“有效性”,承认市场的参与的主体----众多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等心理缺陷,从而产生众多行为偏差,并最终造成了市场中的异常现象。 应该说,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对经典经济学理论、主流金融学理论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对于一些无法用标准的金融学理论解释的市场现象,将人们的心理因素作为重要参数加以考虑,无疑增加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武器、,尤其是现阶段,我国股市非理性现象异常突出,很多现象显然是无法用经典的金融学理论来解释的,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现阶段一些股市现象的分析尤其有现实意义,这样,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以上现象,也许会得到一种比较满意的答案。 接下来,作为行为金融学的现实应用,本文选取过度反应为切入点,主要研究现金分红后公司股价变动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以及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种非理性行为盈利。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创业板。创业板于2009年8月在深交所成立,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截至2010年12月底,共有153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已经上市企业共筹资1167.5亿元,总市值7365亿元,累计成交金额1.75万亿元,已有1779万户投资者开立创业板账户。创业板本意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为众多优秀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设立的一个公众融资解决渠道,创业板企业大都属于高科技企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成长性高,但资本金及盈利水平相对比较单薄,难以满足主板及中小板的上市条件,不过由于中国股市长期以来优质股票供求不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监管机构经验有限等各方面的原因,创业板从成立之初就处于争议之中,IPO过度包装、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层出不穷,造成市场的非理性现象突出,因此选取创业板作为研究对象更利于本文的研究。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本文搜集了从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成立到2011年4月期间上市的198家公司,剔除没有分红的上市公司,剩下112家,再将分红前股价已明显异动(分红信息公布前5个交易日股价累积变动20%)的公司排除在外,最后剩下98家上市公司。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中国证券市场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深交所市场统计年鉴以及巨潮资讯网。分析前提则是将公司股价变动率相对于创业板指数变动率是否存在相对超额收益作为过度反应的判断标准。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根据投资决策的传导顺序,将行为金融学框架分为基本理论与模型、心理成因、个人行为表现、市场集中表现四个层次。此前的研究成果虽然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都有所介绍,但鲜有文章将行为金融学理论系统的划分为这四个方面,这可以认为是本文最大的创新。 ②选取创业板为研究对象。我国创业板成立时间不长,之前基于行为金融研究创业板过度反应现象的文章还比较少,特别是从股利分红后的过度反应现象角度,研究创业板的非理性行为,也可以算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与此同时,本文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1.行为金融学发展时间较短,成型的理论模型较少,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2.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数据主要集中在此前一年多的时期内,因此在长期内是否存在现金分红后的过度反应现象,仍需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832.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1.2 分析方法及内容框架
2. 经典金融学理论基石----有效市场假说
    2.1 随机漫步理论
    2.2 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思想
    2.3 有效市场假说下的投资策略
3. 经典金融学理论面临的质疑
    3.1 经典金融学理论面临的质疑
        3.1.1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3.1.2 EMH理论缺陷
4 行为金融学理论基本框架
    4.1 行为金融学提出及理论发展综述
        4.1.1 行为金融学概念
        4.1.2 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
    4.2 行为金融学理论框架
        4.2.1 前景理论、BVS模型、DHS模型
        4.2.2 心理成因
        4.2.3 个体行为
        4.2.4 市场集中表现
    4.3 行为金融学主张的投资策略
5. 创业板现金股利分红后过度反应现象实证研究
    5.1 过度反应现象
        5.1.1 过度自信
        5.1.2 过度反应
        5.1.3 选择创业板的原因
    5.2 创业板股利分红时过度反应现象研究
        5.2.1 股利分配理论介绍
        5.2.2 分析过程
        5.2.3 问题与不足
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继伦;中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1997年02期

2 纪路,牛芳;走出理性误区:行为金融理论对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挑战[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3 郭晔;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评介——当前行为金融发展存在自我局限[J];经济科学;2003年03期

4 刘力;行为金融理论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挑战[J];经济科学;1999年03期

5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

6 黄兴旺,朱楚珠;行为金融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0年08期

7 刘志阳;国外行为金融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2年03期

8 马洪潮,张屹山;国外行为经济理论模式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9期

9 刘智,陈洪辉;行为金融理论探讨[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10 李丹;;解读我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868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68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