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商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21:56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持续活跃,资本市场的商誉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以来,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商誉减值风险日益凸显,对公司经营和市场稳定造成了一定威胁。为了更好地指导监管实践,防范和控制商誉减值风险,本文对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商誉和商誉减值的现状、商誉减值原因、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相关准则规定、进一步规范商誉后续计量时的会计处理、压实中介机构把关责任等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财务与会计. 2020,(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商誉和商誉减值的现状
    (一)商誉情况
        1. 商誉金额分布较为集中。
        2. 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较低。
        3. 商誉行业(行业统计口径为申万
        4. 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商誉风险较大。
    (二)商誉减值情况
        1. 商誉减值风险逐步释放。
        2. 商誉减值损失集中度较高。
        3. 轻资产行业公司商誉减值较为突出。
        4. 中小创公司商誉减值对业绩影响较大。
二、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
    (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二)行业政策发生调整
    (三)公司治理有待完善
三、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始确认时存在的问题
        1. 确认商誉时未充分识别可辨认无形资产,导致商誉高估。
        2. 未充分考虑可能收到的或有对价。
    (二)后续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1. 商誉减值迹象未考虑与商誉形成时的盈利预测进行对比。
        2. 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认定存在问题。
        3. 盈利预测的依据不充分。
        4. 税前折现率难以获取。
        5. 商誉减值测试的责任主体容易错位,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
    (三)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准则规定,规范会计处理
        1. 进一步规范商誉初始确认时的会计处理。
        2. 进一步规范商誉后续计量时的会计处理。
        3. 进一步明确信息披露要求。
    (二)落实公司主体责任,前移监管重心
        1. 严把审核关,遏制不合理的高溢价并购行为。
        2. 强化公司整合管理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3. 规范相关会计处理,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三)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发挥把关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上市公司商誉的现状、风险及管理建议[J]. 李婷.  中国总会计师. 2020(01)
[2]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管理内控现状与改进[J]. 鲁立.  国际商务财会. 2019(12)
[3]商誉减值迹象与资产组划分解析[J]. 李文茜.  财务与会计. 2019(10)
[4]关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乱象的思考[J]. 陈琪.  财务与会计. 2019(07)



本文编号:2977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977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9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