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03:3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的加剧,上市公司的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公司内部治理问题逐渐突显出来。2015年在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名噪一时的“宝万之争”,将内部人控制这一议题带入人们的视线。内部人控制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出现,在股份制有限公司中得到充分体现。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职业经理人市场逐步成熟的背景下,由于所有者自身能力的缺陷而产生,所有者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管理才能的限制,便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公司,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基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签订的锲约,这种契约具有长期性和不完全性。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虽然具有种种其他企业制度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但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特征,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在经营目标上的难以一致性,也是其不容忽视的缺陷。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为了充分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和管理才能及智慧以及避免非对称信息的影响,所有者给予经营者一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因此企业经营者不仅是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享者,也是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者。这就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内部人控制反对程度较大,将内部人控制等同于“内部人控制问...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内部人与内部人控制的界定
1.2.2 关于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关系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难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内部人控制相关理论
2.1.1 两权分离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 公司绩效概念及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部人控制的产生与表现
3.1 内部人控制的产生
3.1.1 内部人控制产生的根源
3.1.2 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3.2 内部人控制的表现
3.2.1 内部人控制的积极表现
3.2.2 内部人控制的消极表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的机理与传导
4.1 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的机理分析
4.2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
4.2.1 股权的结构与内部人控制
4.2.2 董事会特征与内部人控制
4.2.3 管理层激励与内部人控制
4.2.4 监控的力度与内部人控制
4.3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绩效作用路径分析
4.3.1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管理的影响
4.3.2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绩效的传导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部人控制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说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和数据选择
5.2.2 变量选取与解释
5.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5.4.1 主成分的分析
5.4.2 变量相关分析
5.4.3 平稳性的检验
5.5 建立面板回归模型
5.5.1 确定影响形式
5.5.2 确定模型形式
5.5.3 不同企业性质的对比分析
5.5.4 是否存在兼职的对比分析
5.5.5 分析回归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辩证看待并合理利用内部人控制
6.2.2 以制度建设防范内部人控制问题
6.2.3 合理建设管理层的激励报酬制度
6.3 研究局限
6.3.1 变量选取的局限性
6.3.2 样本选择存在偏差
6.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80088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内部人与内部人控制的界定
1.2.2 关于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关系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难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内部人控制相关理论
2.1.1 两权分离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 公司绩效概念及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部人控制的产生与表现
3.1 内部人控制的产生
3.1.1 内部人控制产生的根源
3.1.2 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3.2 内部人控制的表现
3.2.1 内部人控制的积极表现
3.2.2 内部人控制的消极表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的机理与传导
4.1 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的机理分析
4.2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
4.2.1 股权的结构与内部人控制
4.2.2 董事会特征与内部人控制
4.2.3 管理层激励与内部人控制
4.2.4 监控的力度与内部人控制
4.3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绩效作用路径分析
4.3.1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管理的影响
4.3.2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绩效的传导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部人控制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说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和数据选择
5.2.2 变量选取与解释
5.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5.4.1 主成分的分析
5.4.2 变量相关分析
5.4.3 平稳性的检验
5.5 建立面板回归模型
5.5.1 确定影响形式
5.5.2 确定模型形式
5.5.3 不同企业性质的对比分析
5.5.4 是否存在兼职的对比分析
5.5.5 分析回归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辩证看待并合理利用内部人控制
6.2.2 以制度建设防范内部人控制问题
6.2.3 合理建设管理层的激励报酬制度
6.3 研究局限
6.3.1 变量选取的局限性
6.3.2 样本选择存在偏差
6.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80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98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