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的抑制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22:46
如何防范公司违规、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以2010-2017年沪深两地A股285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公司所在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其违规倾向越低,被违规稽查的概率则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喜好型高管会降低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倾向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稽查的影响力度;此外,相较于信息披露违规,社会信任对经营违规倾向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且更为有效地提高了经营违规被稽查的概率。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4(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概念模型
在成本效益模型中,个体的风险决策要受到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共同影响。[22]当管理者认为公司违规的成本大于收益时,违规行为则不会发生,反之则会发生。[23]在该模型框架下,在预期收益相同的前提下,效用大小取决于预期风险。在低风险状态下,风险喜好者可获得的效用较低,风险厌恶者所获效用较高,从而导致最终的决策效用对风险厌恶者来讲要大于风险喜好者;在高风险状态下,结果则恰恰相反,即当风险上升到一定程度(交叉点右侧)时,风险喜好者可以取得相对风险厌恶者更高的效用函数[22],具体如图1所示。公司违规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为,但是于风险喜好者而言,违规带来的潜在收益可能具有更高的效用,而当这种效用高于其成本时,违规行为就会发生。由上文分析可知,与社会信任较低的地区相比,高社会信任地区的公司违规被稽查的可能性更大,其进行同一违规行为时所承担的风险也更大。对于风险喜好型高管来说,在社会信任较高的地区的公司违规带来的效用更大。其次,由于高社会信任水平的环境中违规成本更高,管理者进行违规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从高管心理特征考虑,与风险厌恶型高管相比,风险喜好型高管更能承担违规被发现的风险与压力,更倾向于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违规活动。因此,风险喜好型高管会降低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倾向的抑制作用。据此提出假设:
本文编号:2992021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4(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概念模型
在成本效益模型中,个体的风险决策要受到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共同影响。[22]当管理者认为公司违规的成本大于收益时,违规行为则不会发生,反之则会发生。[23]在该模型框架下,在预期收益相同的前提下,效用大小取决于预期风险。在低风险状态下,风险喜好者可获得的效用较低,风险厌恶者所获效用较高,从而导致最终的决策效用对风险厌恶者来讲要大于风险喜好者;在高风险状态下,结果则恰恰相反,即当风险上升到一定程度(交叉点右侧)时,风险喜好者可以取得相对风险厌恶者更高的效用函数[22],具体如图1所示。公司违规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为,但是于风险喜好者而言,违规带来的潜在收益可能具有更高的效用,而当这种效用高于其成本时,违规行为就会发生。由上文分析可知,与社会信任较低的地区相比,高社会信任地区的公司违规被稽查的可能性更大,其进行同一违规行为时所承担的风险也更大。对于风险喜好型高管来说,在社会信任较高的地区的公司违规带来的效用更大。其次,由于高社会信任水平的环境中违规成本更高,管理者进行违规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从高管心理特征考虑,与风险厌恶型高管相比,风险喜好型高管更能承担违规被发现的风险与压力,更倾向于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违规活动。因此,风险喜好型高管会降低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倾向的抑制作用。据此提出假设:
本文编号:299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99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