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操纵行为是否抑制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4-09 03:39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由之路,而整体经济高质量增长离不开企业高质量发展。该研究首先通过logistic模型构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量化判别模型,然后研究了研发操纵行为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和创新效率的调节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四点:第一,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应该从产品卓越、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评判。第二,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且不引入变量调节效应的情况下,研发操纵对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第三,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是负向的,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提升,研发操纵对公司发展质量的边际效应由负转为正;创新效率的调节效应是正向的,随着创新效率提高,会加大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政府需要加强创新监管同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发展的融资约束问题,制定合理政策,以实现微观经济层面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系统工程. 2020,3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图3融资约束调节效应??表7创新效率调节效应检验??(1)??(2)??
28??系统工程??2020?年??5%研发操纵树宽下调节效应??-1.5-??\?i?i?i?i?i?i?i?i?r-??0?.1?.2?.3?.4?.5?.6?.7?.8?.9??创新效率??图4创新效率调节效应??4.5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1)滞后变量控制内生性??在模型(3)的检验中,通过使用不同研发操纵窗宽检??验了研发操纵嫌疑影响的稳健性。此外研发操纵嫌疑和??公司高质量发展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通过滞后一期的??因变量Quai+1可以一定程度排除双向因果效应造成的内??(2)?PSM-DID方法控制潜在内生性??模型(3)使用混合截面回归只能从整体上说明研发操??纵行为对公司发展质量存在影响。为了进一步说明研发??操纵和公司发展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结合的方法(PSM-DID)进一步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为存在研发操纵嫌疑的公司(处理组公司)匹配一组在??公司特征方面最为接近、但是不存在研发操纵嫌疑的公司??生性。在模型(3)中自变量对因变量滞后一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本文通过对样本按地理位置分组进行一步检验。??检验结果(表8)显示在东部地区公司研发操纵嫌疑对滞??后一期的公司发展质量影响显著,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发操纵嫌疑确实抑制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控制组公司)。用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协变量为模型(3)中??除了研发操纵变量之外的其他自变量,包括在前述研究中??发现具有显著影响的公司地理位置差异。其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处理组公司和控制组公司研发操纵前后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发操纵、融资约束与上市公司创新效率[J]. 杨宗翰,雷良海,张一纯.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8)
[2]农业科技研发支出与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J]. 杨宗翰,雷良海,岳桂宁,姚增福. 南方农业学报. 2019(12)
[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创新[J]. 顾欣,张雪洁.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9)
[4]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效率变革的制约因素与路径分析[J]. 王竹君,任保平.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6)
[5]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的视角[J]. 孙博,刘善仕,姜军辉,葛淳棉,周怀康. 中国管理科学. 2019(04)
[6]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研究[J]. 解维敏.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04)
[7]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J]. 高培勇,杜创,刘霞辉,袁富华,汤铎铎. 经济研究. 2019(04)
[8]基于QCA方法的创新资源诅咒治理模式研究[J]. 郭元源,贺易宁,邓晓慧. 科研管理. 2019(04)
[9]高新认定办法、研发操纵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J]. 万源星,许永斌. 科研管理. 2019(04)
[10]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J]. 刘思明,张世瑾,朱惠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4)
本文编号:3126839
【文章来源】:系统工程. 2020,3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图3融资约束调节效应??表7创新效率调节效应检验??(1)??(2)??
28??系统工程??2020?年??5%研发操纵树宽下调节效应??-1.5-??\?i?i?i?i?i?i?i?i?r-??0?.1?.2?.3?.4?.5?.6?.7?.8?.9??创新效率??图4创新效率调节效应??4.5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1)滞后变量控制内生性??在模型(3)的检验中,通过使用不同研发操纵窗宽检??验了研发操纵嫌疑影响的稳健性。此外研发操纵嫌疑和??公司高质量发展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通过滞后一期的??因变量Quai+1可以一定程度排除双向因果效应造成的内??(2)?PSM-DID方法控制潜在内生性??模型(3)使用混合截面回归只能从整体上说明研发操??纵行为对公司发展质量存在影响。为了进一步说明研发??操纵和公司发展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结合的方法(PSM-DID)进一步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为存在研发操纵嫌疑的公司(处理组公司)匹配一组在??公司特征方面最为接近、但是不存在研发操纵嫌疑的公司??生性。在模型(3)中自变量对因变量滞后一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本文通过对样本按地理位置分组进行一步检验。??检验结果(表8)显示在东部地区公司研发操纵嫌疑对滞??后一期的公司发展质量影响显著,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发操纵嫌疑确实抑制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控制组公司)。用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协变量为模型(3)中??除了研发操纵变量之外的其他自变量,包括在前述研究中??发现具有显著影响的公司地理位置差异。其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处理组公司和控制组公司研发操纵前后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发操纵、融资约束与上市公司创新效率[J]. 杨宗翰,雷良海,张一纯.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8)
[2]农业科技研发支出与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J]. 杨宗翰,雷良海,岳桂宁,姚增福. 南方农业学报. 2019(12)
[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创新[J]. 顾欣,张雪洁.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9)
[4]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效率变革的制约因素与路径分析[J]. 王竹君,任保平.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6)
[5]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的视角[J]. 孙博,刘善仕,姜军辉,葛淳棉,周怀康. 中国管理科学. 2019(04)
[6]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研究[J]. 解维敏.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04)
[7]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J]. 高培勇,杜创,刘霞辉,袁富华,汤铎铎. 经济研究. 2019(04)
[8]基于QCA方法的创新资源诅咒治理模式研究[J]. 郭元源,贺易宁,邓晓慧. 科研管理. 2019(04)
[9]高新认定办法、研发操纵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J]. 万源星,许永斌. 科研管理. 2019(04)
[10]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J]. 刘思明,张世瑾,朱惠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4)
本文编号:3126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12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