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股改时期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11:43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从制度层面降低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同时也对大股东的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大、小股东的利益基础更为一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动机大大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对上市公司的支持意愿,以期从上市公司长期的增长及盈利中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本文着眼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这一再融资方式,研究大股东行为模式的转变是否在其主导的“定向增发”事件中有所体现?通过对大股东掏空或支持的动机变化及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文献梳理,本文提出如下假设:(1)定向增发具有显著为正的股价“宣告效应”:具体体现为定向增发事件窗口期内上市公司股价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包括单日平均超额收益率(AAR)及窗口期内累计超额收益率(CAR),即AAR>0,CAR>0。(2)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具有促进作用:具体体现为定向增发完成后各年度的整体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改善。上述两个假设的论证及检验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对短期股价“宣告效应”的检验采用“事件研究法”及单变量T检验的方法;对长期经营业绩影响部分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1项经营业绩指...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现状分析3.1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发展历程已上市的公司筹集资金为了壮大经营规模或投资新的项目,被称为再融资。再融资的方式有多种,典型的融资方式包括配股、发行债券、发行股份等,其中定向增发是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的一种募资途径。自 2006 年开始实施以来,定向增发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再融资途径。再融资是实现资资本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前后共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公资金管理的通知》和《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对申请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增发的规则更趋规范和完善,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管部门又先后出台及修订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发换债券实施办法》。这些法规鼓励上市公司灵活选择再融资方式,其中 20发融资规模超过配股,2003 年转债规模再超增发规模。(4)2005 年股改至今:全流通背景下,定向增发凭借其审批简单、利、费用低廉等优点成为上市公司最为钟爱的再融资方式并迅速超过配股增发等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2006 年以来,定向增发相对于行在股份数量、融资规模等方面均大大超过传统的融资规模,具体统计数图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联交易下的控股股东支持行为与公司治理[J]. 宋力,丛秀燕.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2]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徐寿福. 证券市场导报. 2010(05)
[3]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四大运作模式[J]. 王珊珊,邓路.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0(04)
[4]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短期股价效应研究[J]. 何丽梅.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3)
[5]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J]. 何丽梅,蔡宁.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非公开发行折价、大小股东利益冲突与协同[J]. 陈政. 证券市场导报. 2008(08)
[7]定向增发“盛宴”背后的利益输送:现象、理论根源与制度成因——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J]. 朱红军,何贤杰,陈信元. 管理世界. 2008(06)
[8]中国股市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分析[J]. 王家新,刘曦. 统计研究. 2008(04)
[9]定向增发对象对发行定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 郑琦. 证券市场导报. 2008(04)
[10]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与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J]. 章卫东. 会计研究. 2007(12)
硕士论文
[1]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与后果研究[D]. 朱晓红.复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8112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现状分析3.1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发展历程已上市的公司筹集资金为了壮大经营规模或投资新的项目,被称为再融资。再融资的方式有多种,典型的融资方式包括配股、发行债券、发行股份等,其中定向增发是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的一种募资途径。自 2006 年开始实施以来,定向增发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再融资途径。再融资是实现资资本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前后共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公资金管理的通知》和《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对申请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增发的规则更趋规范和完善,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管部门又先后出台及修订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发换债券实施办法》。这些法规鼓励上市公司灵活选择再融资方式,其中 20发融资规模超过配股,2003 年转债规模再超增发规模。(4)2005 年股改至今:全流通背景下,定向增发凭借其审批简单、利、费用低廉等优点成为上市公司最为钟爱的再融资方式并迅速超过配股增发等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2006 年以来,定向增发相对于行在股份数量、融资规模等方面均大大超过传统的融资规模,具体统计数图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联交易下的控股股东支持行为与公司治理[J]. 宋力,丛秀燕.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2]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徐寿福. 证券市场导报. 2010(05)
[3]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四大运作模式[J]. 王珊珊,邓路.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0(04)
[4]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短期股价效应研究[J]. 何丽梅.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3)
[5]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J]. 何丽梅,蔡宁.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非公开发行折价、大小股东利益冲突与协同[J]. 陈政. 证券市场导报. 2008(08)
[7]定向增发“盛宴”背后的利益输送:现象、理论根源与制度成因——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J]. 朱红军,何贤杰,陈信元. 管理世界. 2008(06)
[8]中国股市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分析[J]. 王家新,刘曦. 统计研究. 2008(04)
[9]定向增发对象对发行定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 郑琦. 证券市场导报. 2008(04)
[10]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与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J]. 章卫东. 会计研究. 2007(12)
硕士论文
[1]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与后果研究[D]. 朱晓红.复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8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28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