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印纪传媒借壳上市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9 11:29
  2013年底,证监会重新开启了暂停一年之久的IPO上市,大量公司跃跃欲试,但是能获得审批通过的公司少之又少,IPO上市的进度十分缓慢,大量渴望上市的公司被高门槛挡在IPO的门口无法进入。我国当前的IPO上市条件多而繁琐,IPO对财务与会计的审查尤其严格,即使是发展前景极佳的公司,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达标,也会被发审委否决。这样苛刻的要求对文化传媒企业上市更是不利,由于文化传媒行业易受市场影响,业绩波动大,再加上其“轻资产”的特性,所以资产规模不大的公司想要直接通过IPO上市可能性很小。文化传媒企业在项目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影视产品制作周期又较长,所以能够保持稳固的资金链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审核周期长、环节多的IPO,对于很多文化公司而言是等不起的。这样的上市现状使得借壳上市成为市场上饥渴的资金需求者们曲线救国的法宝。从2010年开始,许多业绩较好却被关在IPO大门之外的文化传媒企业开始选择借壳这一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本文选取的案例是印纪传媒借壳高金食品,该案例正是发生在文化产业并购最为火爆的2014年,并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精准完成业绩承诺。借壳后不俗的业绩表现让印纪传媒借壳高金食品成为...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印纪传媒借壳上市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本文基本框架

基本结构,模式,借壳上市,优质资产


2 企业借壳上市动因及绩效理论概将自己的优质资产置入壳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上市并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2.2 借壳上市主要模式.2.1 分步借壳借壳公司首先取得原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后置入优质资产的模式称为分壳。分步借壳是最为简单,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借壳上市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所述。第一步:新控股股东首先现金收购原控股股东的股份式可以是协议转让或要约收购,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第二步:原股东使用第一步所得资金对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进行购买。第三步:新控股购买控制的新资产,方式通常是向自己或者关联方发行股份购买。该模式的结构如图 2-1 所示。

资产置换,股份,基本结构,模式


纪传媒借壳上市的动因及绩效分析.2.2 资产置换加发行购买股份与分步借壳不同,资产置换加发行购买股份模式下获得控股权与注入资产个步骤并不是分步进行,而是同步进行。具体运作流程为:首先,原控股股上市公司所有的资产、负债与新股东持有的新标的公司股权进行置换。置换中产生差价,拟注入资产的作价超过原资产的部分,由上市公司进行购买,方式为向新股东发行股份。拟置出资产本应归属于新股东,但通常的做法是控股股东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承接,中间的差额可以理解成“壳费”。该模基本结构如图 2-2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PO和借壳上市的房地产A股上市企业业绩和市场表现比较分析[J]. 姚远.  时代金融. 2017(05)
[2]绿地集团借壳上市的决策动因探析[J]. 戴娟萍.  财务与会计. 2015(22)
[3]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J]. 陈志超,谭旭.  现代商业. 2015(11)
[4]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壳资源价值的影响[J]. 陈羽桃,冯建.  会计之友. 2015(06)
[5]“诚信创新价值观”文化差异度与并购绩效——基于2008-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股权并购事件的经验数据[J]. 王艳.  会计研究. 2014(09)
[6]内部控制、并购整合能力与并购业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杨道广,张传财,陈汉文.  审计研究. 2014(03)
[7]我国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模式研究[J]. 杨庆国,陈敬良,徐君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8]企业借壳上市中的财富效应分析——以长城影视借壳上市为例[J]. 刘蓉.  绿色财会. 2014(03)
[9]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差量评价[J]. 潘颖,聂建平.  经济问题. 2014(01)
[10]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与分析[J]. 张鲜华.  财会研究. 2013(10)

硕士论文
[1]我国文化产业买壳上市溢价率及上市后的绩效研究[D]. 周怡.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东北证券借壳上市案例研究[D]. 陈丹凤.辽宁大学 2014
[3]企业反向收购上市的动因和绩效研究[D]. 周妍.南京理工大学 2013
[4]借壳上市相关问题研究[D]. 操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



本文编号:3309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309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